在中美半导体竞争的背景下,海外芯片巨头正加速在中国的本土化布局。英特尔、意法半导体和英飞凌等国际大厂纷纷加码中国产能建设。例如,意法半导体与华虹半导体合作生产MCU芯片,并与三安光电在重庆共建碳化硅制造厂。英飞凌也计划在中国生产芯片,而恩智浦则致力于建立中国芯片供应链。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成本优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2024年前三季度的半导体销售额占全球比重接近30%。然而,中国芯片产业仍面临高端芯片依赖进口的挑战,2024年进口芯片数量达5492亿块,进口金额高达3856亿美元。
中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提高芯片自给率,推动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外资企业的在地化生产不仅有助于缓解中国芯片供应短缺的现状,还将促进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的提升。同时,这也加剧了与本土厂商的竞争,但为国产芯片提供了市场验证的机会和学习先进经验的平台。
本文链接:海外芯片大厂“中国造”加速产业链重构http://www.llsum.com/show-6-14145-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 生态城新地标海博酒店正式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