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上午10时18分,深圳5条地铁新线(段)同步开门迎客,地铁3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11号线二期、12号线二期、13号线南段开通初期运营,新增里程约28公里。至此,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8条(含有轨电车),运营总里程595.1公里,车站417座。新线(段)开通后,与多条既有线路连通,进一步补充了中心城区东西向轨道交通廊道,同时为坪地、大学城等片区居民增添了公共交通出行新选择,对完善深圳轨道交通网络、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服务沿线重点功能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条地铁新线集中开通
路网总里程达595.1公里
今年是深圳地铁新线开通“大年”,城市轨道路网共新增5条线(段),总里程达到595.1公里,车站417座。同步投用的还有5号线上水径停车场、11号线机场北停车场。
深圳湾口岸站乘客进站拍照留念
新线开通后,深圳地铁线网密度达到0.30公里/平方千米,稳居全国第一。这也是继2022年深圳地铁“五线三枢纽”开通以来再次迎来新线集中通车,预计路网客流吸引能力进一步增强,日均客流或将达到1100万人次。
11号线华强南站首批乘客拍照留影
其中,地铁3号线四期起自既有线双龙站,终至坪地六联站,线路全长约9.28公里,包含7站7区间,其中双龙站与16号线换乘。开通后,龙岗坪地片区从此告别轨道交通“空白”,大幅缓解区域交通压力。同时,作为深圳东部轨道干线的3号线也迎来全线贯通,线路全长达到52.33公里,全程运行时间89分钟,实现城市东部组团与核心区的快速联系。
市民拍照打卡
7号线二期起自既有线西丽湖站,终至深大丽湖站,线路全长2.22公里,包含2站2区间。其中,深大丽湖站与地铁27号线(在建)换乘。开通后,将进一步补充区域内的轨道网络覆盖,满足大学城及塘朗片区轨道交通出行需求,促进西丽片区与深圳市域协同发展。
市民签名留念
11号线二期起自既有线岗厦北站,终于红岭南站,线路全长约4.137公里,包含3站3区间,其中换乘站2座。此次开通的是岗厦北至华强南区间,红岭南站预计2025年开通。其中,华强南站与7号线换乘。此次新线开通后,11号线可与1、2、3、5、6、7、9、10、12、13、14、20号线在内的12条线路换乘,串联起宝安、南山、福田、罗湖、龙华、龙岗、光明、坪山八区,实现深圳东西向发展主轴中心间60分钟快速通达的目标。
深圳地铁新线开通
12号线二期起自既有线海上田园东站,终于松岗站,全长约8.05公里,包含6站6区间。其中,松岗站与6号线、11号线实现站内换乘。该区段开通后,将进一步增强深圳大空港与会展片区、宝安沙井松岗片区以及光明区之间的交通互联。
智慧出行再升级
乘客体验更丝滑
记者在现场看见,3号线四期新生站、7号线二期深大丽湖站、11号线福星站等高颜值车站成为热门打卡地。如果说新线开通进一步增强了公共交通的通达性,让市民出行幸福感扑面而来,那全面升级的智慧便民服务则为忙碌的深圳人增添了一份便捷与舒适。
地铁11号线福星站
记者了解到,深圳地铁新线建设充分考虑了市民乘客的出行要求和习惯,如车站出入口布设尽量靠近公交车站或现有市政设施,借助地铁的建设完善周边的交通服务水平,构建地下、地上均可通行的条件。同时,在智能客服、视觉导行方面也做足了功课:如全面引入国内首创的最小“1米闸机”自动售检票系统,搭载了生物识别、视觉通行等功能,可实现“刷掌”“刷脸”过闸,乘客进站更加“丝滑”;配备新一代开放式智能客服中心,设置自助服务区和低工位特殊服务区,提供的“AI数字员工客服”和“远程客服坐席服务”,乘客可自助完成信息查询、智能支付、票卡处理、生物识别注册等多项业务,办理更快捷;55英寸超大触屏对老年乘客更加友好;在站台候车时,乘客可通过车厢拥挤度智能显示系统直观查看高峰时段车厢客流情况,拥挤程度一目了然。
站台为乘客提供服务
为进一步方便口岸通关乘客和外地来深旅客,11号线二期引入国内首创的虚拟票售票机,乘客只需选择起终点站并完成支付,即可凭自动生成的二维码刷码过闸。不仅为乘客省下购票时间,还可减少票卡流失、降低管理成本。
乘客刷卡进站
另据悉,新线所有车站均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同时建有爱心服务区,配备药箱、百宝箱,提供药品、棉签、针线、糖果等应急物品,以备乘客不时之需。
地铁建设“智造”升级
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据介绍,今年开通的地铁新线,不仅是深圳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上的突破,也是深圳地铁向智慧化、低碳化发展的迈出的重要步伐。
11号线二期
其中,3号线四期坪西站在国内首次采用“CHC与球头锁”干式刚性连接,实现车站主体结构装配率73%,填补了内支撑体系下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拼装应用的空白;7号线二期首创“车站群组化、少人值守”管理模式,由深大丽湖站作为中心站集中监管群组内多个车站业务,实现控员降本增效;12号线二期沙井古墟站成功应用世界最大矩形顶管,是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暗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成功实践。
13号线深圳湾口岸站
据悉,应用机械法暗挖技术与明挖法施工相比,降低碳排放35%,节约工期15%-20%,减少土方外运40%,成本节约20%;朗下站是全国首个采用“内支撑+大分块+全装配式”施工方式的地铁车站,车站的梁、板、柱、隔墙等结构在工厂预制后,在现场采用“搭积木”的形式进行拼装,实现了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双提升”;13号线内湖停车场出入线攻克了国内填海区最小曲线(曲线半径240m)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为后续工程项目穿越填海区的区间隧道工法选择提供了借鉴。
绿智融合打造低碳地铁
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高”
光伏发电、列车牵引节能优化、近零碳体系……此次开通的深圳地铁新线(段)以绿色转型为主线、清洁能源为方向、节能降耗为重点,“绿”“智”融合打造低碳地铁,实现降本增效,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贡献了新的“深铁智慧”和“深铁方案”。
地铁11号线二期
其中,3号线四期是世界首条采用单风机集中回风空调系统的地铁线路。该系统结合了送风兼排烟、站台双侧送风等多项创新设计,在保障通风效果的同时减少设备能耗约15%;梨园站采用光伏发电系统,年均发电量约27.7万度,可满足车站用电18.75%;11号线二期新增8列国产新车,采用了“深圳车,深圳造”的理念,应用先进的新材料和新工艺,符合绿色环保与高效建设的需求;12号线二期车辆采用永磁牵引系统,是深圳地铁首个全永磁的全自动驾驶项目,列车总体能耗较传统异步电机牵引系统降低20%以上,开启地铁“省电模式”。
13号线
此外,5号线上水径停车场应用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绿地碳汇+海绵城市与中水回用+太阳能集热及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等低碳技术,实现了车辆基地近零碳体系建设,建成国内首个近零碳车辆基地。
记者了解到,自深圳轨道交通四期工程开始,深圳地铁已全面应用“智能环控系统”,对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全寿命周期进行智能管控,自动规划节能运行方案,系统节能达到30%以上,年均减少碳排放约1.9吨,节省电费约1700万元,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高”。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记者 宋王群 王磊 通讯员 顾瑾)
本文链接:12月28日,深圳一口气开通了5条地铁新线http://www.llsum.com/show-1-32005-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