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昀肖 实习生苏洋 北京报道
近日,招商创科参与人福医药的重整收购事件又有新进展,当代科技重整案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召开,其中,当代科技管理人对重整计划(草案)进行说明,包括总体方案、有限合伙企业安排、经营方案等方面。方案指出,本次招商创科投资总额为118亿元,将通过三步合计控制当代科技持有的公司23.70%股票的表决权。
此次收购下,也伴随着人福医药高层人事的较大变动。招商创科宣布以118亿元获得人福医药23.70%股份的十天后,董事长李杰、董事会秘书李前伦,董事张小东、王学海先后辞职。2月6日,来自招商局集团的邓伟栋、黄晓华被提名为第十届董事会董事。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次招商创科参与重整,看中的是人福医药在麻醉药等医药细分行业的领先地位,符合其发展招商局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同时,对人福医药而言,招商创科的入主有利于其布局全国乃至国际化发展,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
也有行业专家指出,央企跨界并购加速行业整合,非药央企收购民营药企,标志着国资从传统“同业补强”转向“跨界赋能”。相比之下,此前案例如华润医药集团的收购动作,多为聚焦渠道整合,而此次交易更侧重技术壁垒资产的战略储备,可能引发其他央企对特色细分领域,如精神类药物、高端制剂等的争夺。
118亿元重整方案
2月14日,人福医药发布《关于控股股东重整案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情况的公告》,当代科技重整案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于2025年2月13日召开。
会议中,当代科技管理人对重整计划(草案)进行说明,重整投资方案内容为,招商创科将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全资设立招商局生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参与当代科技本次重整。本次招商创科投资总额为118亿元,将通过三步合计控制当代科技持有的公司23.70%股票的表决权。
具体而言:招商生科直接获得并持有6%公司股票;招商生科通过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新设有限合伙企业获得并持有6%公司股票;信托计划获得并持有11.70%的公司股票。
同时,当代科技原股东新设立一家重整持股平台公司,其作为委托人设立信托计划二,信托计划二将持有有限合伙企业的次级合伙财产份额、信托计划一的普通受益权份额以及根据本重整计划规定进入信托计划二的其他资产。债权人将依据重整计划的规定获得信托计划二相应的信托受益权份额。
对于有限合伙企业的安排,公告指出,有限合伙企业由招商生科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设立,设置一名普通合伙人和两名有限合伙人,其中,招商生科投资担任普通合伙人,以1万元向有限合伙企业出资;招商生科为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以31.53亿元向有限合伙企业出资,持有优先级合伙财产份额;信托计划二为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以1万元向有限合伙企业出资,持有次级合伙财产份额。
在经营方案方面,公告介绍,重整后,重整投资人将在做好当代科技稳定持续经营的同时,全面负责人福医药板块运营。在此背景下,人福医药将在重整投资人的领导下,坚持“聚焦、创新、国际化”三大核心路径。
人福医药经营将围绕六大方面展开,一是推进资源整合与平台优化升级;二是秉持“做医药细分市场领导者”的发展战略,集中资源于关键领域,加大核心业务投入,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坚持创新驱动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全球经营能力;四是适应医药市场变化,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全终端营销能力;五是追求稳健经营,有效防范风险;六是依法推进治理团队改选,实现管理平稳过渡。
人福医药在公告中也介绍,截至2月14日,人福医药控股股东当代科技持有公司股份3.87亿股,已全部被司法标记及轮候冻结,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100%,占公司总股本的23.70%。公司控股股东当代科技不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侵害公司利益的情形,重整计划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但与此同时,此次交易尚存风险和不确定性也值得关注,人福医药在公告中也指出,控股股东重整能否成功尚存在不确定性,后续重整计划实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动,具体情况需视当代科技的重整情况而定,尚存在不确定性。
高层大换血
招商局收购人福医药之事在近两月来快速推进,并伴随人福医药多项高层人事变动。
人福医药公告显示,1月15日,招商局旗下的招商创科以118亿元获得武汉当代所持人福医药23.70%股份;10天后,1月25日,董事长李杰、董事会秘书李前伦辞职;1月27日,董事张小东、王学海辞职;到2月初,第十届董事会第七十五次会议决议,提名邓伟栋、黄晓华为第十届董事会董事,并提请2月21日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70岁的李杰,197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化工机械专业,正高级工程师。2001年8月,宜药集团与人福医药前身人福高科等五位股东联合设立宜昌人福,李杰被任命为宜昌人福董事长。2002年,李杰被委任为人福医药副总经理,4年后的2006年9月起至2020年,一直担任人福医药总裁。
人福医药称,李杰辞去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职务后,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所任委员职务及公司下属子公司其他职务。
董事会提名的非独立董事候选人邓伟栋、黄晓华均来自于招商局集团方面,两人均未有生物医药从业经历,邓伟栋更多经历在港务港口方面,专业是自然地理,司职过海南洋浦管理局、赤湾集装箱码头及招商局港口公司。业内有观点认为,李杰等人福医药原班高管,在麻醉药业务领域深耕多年,对公司业务熟悉,此次撤换,恐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影响。
对于上述人事变动背后的原因,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招商局作为百年央企与民营药企在决策机制、研发激励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人福医药现有高管多具医学背景,而央企可能派驻财务背景管理者,或影响创新药决策效率。参考华润入主江中药业的案例,需建立“央企资本+民营活力”的混合治理结构。
对于此次招商创科参与重整,业界多认为是看重人福医药在高壁垒麻醉镇痛产品的竞争优势。据介绍,人福医药最核心子公司宜昌人福主要从事麻醉药、原料药及制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当前,我国麻醉药和镇痛药市场高度集中,竞争格局也相对稳定。从Wind医药库样本医院数据来看,2023年麻醉药销售额排名前十企业占比接近87%,头部企业宜昌人福占比37%。
米内网数据也显示,在样本医院芬太尼市场竞争格局中,2016~2022年,人福医药的市占率在41.4%~54.6%之间,高于杨森、羚锐制药、常州四药、恩华药业、国药集团等主要生产企业。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收购可能推动麻醉药市场格局重构,人福医药在阿芬太尼、舒芬太尼等品种近乎处于垄断地位,央企入主后可能通过扩大产能和降价换量等,冲击恩华药业、国药集团等竞争对手。但管制类药品价格受政策严格管控,预计短期内市场集中度仍将维持。
谈及央国企对医药企业的收购,河南动销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如果是央企收购同行业企业的情况,如医药央企收购民营医药企业,则可能更多是出于产品线、渠道或品牌的补充。
如果是非医药行业的央企收购民营医药企业,郑佩认为,这种情况更多是医药企业经营不善,在当地政府安排下,由当地的央国企进行收购,药企具有一些价值,如一些产品批文和渠道,以及部分优质资产,都可以从不良资产进行剥离。
本文链接:人事风暴叠加百亿重整:国资入主人福医药破局寻变http://www.llsum.com/show-9-36416-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