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
随着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和生物技术加速演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工作任务。生物医药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各界也在加速推动其在研发创新、产业化进程、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等多维度的协同发展。
11月16日,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和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在张江协同聚力新质发展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指出,“希望来自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凝聚共识、振奋精神,把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经济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命题落地、落到位。”
具体而言,何亚琼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发展,聚焦创新药、先进疗法、高端医疗器械加大投入;要加强产学研深入融合,以此打通创新链、产业链等;要加快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关键技术与装备生产制造水平。”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吴金城表示,“浦东已经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链最完整、生态最优质、人才最集聚、创新最活跃的一个区域。浦东将聚焦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一目标,持续强化产业政策的供给,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等方面强化政策供给,积极构建开放的国际合作全球网络。”
论坛上透露,截止到目前,浦东共有22个1类新药作为MAH持有人获批上市,合作申报获批上市39个,共有29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在超过550个临床在研1类新药管线中,40%在海外开展临床,逐步实现了“中国新”与“全球新”的同步,全球化布局持续拓展。
打造创新高地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国产创新药数量和质量齐升,共有113个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是“十三五”获批新药数量的2.8倍,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加速创新突破,中国企业开发的创新医疗器械共165个获批上市,产品融合运用深度学习、磁悬浮、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
生物医药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在会议上分享,“近年来,上海致力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去年全市新增4 款一类新药、9 项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且有 2 款创新药于美国获批。截至今日,今年已新增 6 款一类创新药、10 项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成功上市,另有 3 款创新药在欧盟、英国和日本顺利获批。”
围绕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与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目标任务,骆大进表示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其一,加快推进原始创新,筑牢产业发展之基。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在系统生物学、蛋白质、神经与代谢药物研发等领域,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入选基础研究先行区,催生新范式、新靶点与新成果。
其二,加快创新要素的集聚,打造产业发展的高地。浦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引领区,张江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也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创新策源地、产业引领地、人才集聚区和改革引领区,坚定不移地聚焦张江,提升创新的高度和速度,全力孕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爆点。
其三,加快推进前瞻布局,引领未来产业的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快谋划布局脑机接口、合成生物、AI制药、神经系统药物、核酸药物、放射性核素药品等新赛道,打造未来产业发展新动能,为人类生命健康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技产品和服务。
其四,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今年已出台全链条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八方面 37 条政策,并围绕国际化,在医院伦理审查、临床研究准备、药品审评审批及药事委员会工作机制等方面细化一系列改革举措。
“下一步将聚焦行业堵点、卡点,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把握改革开放机遇,推动生物医药领域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包括设立引导基金、打造高质量孵化器与专业园区,鼓励创业孵化、并购重组与企业国际化发展,实现全过程加速与全链条赋能。”骆大进强调。
2023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9337亿元,增长4.9%。工业总产值由2019年1319亿元稳步增长到2023年18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发挥好浦东作为链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关键节点作用,此次论坛上首次发布《浦东生命科学产业服务生态图谱V1.0》。该图谱已集合首批服务主体超过400家,呈现生命科学全产业链创新服务资源,也标志着浦东在链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加速国际化发展
创新成果的持续涌现也离不开顶层设计。今年以来,随着《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和《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市生物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推进沪产创新药械产品海外上市,9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提升生物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行动方案(2024-2027年)》,目标到2027年,本市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药械产品出口额超过500亿元,海外市场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2-3家。
纵观生物医药领域,“出海”已成为企业必答题。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23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达到了14723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0694亿美元。相比于中国市场,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发达国家展现出更高的创新药物市场支付能力。
市场机遇之外,如何在国际化道路上行稳致远?君实生物执行董事李鑫总结,“国际化存在两方面风险,一是战略层面风险,企业在布局国际化之初需有良好愿景与执行规划;二是执行落地时要抢时间、提效率,产品要具有竞争力,力争做到前三位。”
“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美欧日市场是药企必争高地,其对其他国家注册准入助力极大,同时国家力推生命制药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该市场人口规模与增长潜力可观,国际化是必行之路。”李鑫补充,“在战略规划中,架构与人才布局要支撑愿景目标,还需深入分析投入产出。不同市场支付体系、准入推广策略各异,规模不同,投入方式、合作模式等都要规划安排,且要借助各方资源互补,推动企业前行并保持定力。”
英诺伟医疗投资总监兼总法律顾问胡晋煜认为,“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行业监管要求高,满足监管是核心合规手段。合规涵盖知识产权、体系、数据安全等多方面,随着互联网 AI 技术与医药器械开发结合日益紧密,数据合规成为棘手难题。企业内部构建良好合规团队至关重要,国际通行规体系认证对合规部门建设与体系化运营大有裨益。”
“好的科学无国际与语言界限,但其需要赋能,主要有三方面。其一为游戏规则,了解其他国家游戏规则极为关键;其二是人才的重要性,众多公司团队是否具备丰富国际经验与科学背景不容忽视;其三则是科学本身,在全球 13 个孵化器中的 1150 家公司均以科学为考量,如果科学良好,便可借助当地诸多资源规避风险,实现融资、出售管线及产品等。” JLABS @ 上海负责人 Sophie Shen表示。
本文链接:创新策源、国际竞速,生物医药新质发展如何驶向快车道?http://www.llsum.com/show-9-17469-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 21健讯Daily | 国家药监局批准首个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项目;“十四五”以来获批国产创新药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