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冬凌草图片的人,很难抑制住去寻找它们的冲动。大自然的神奇,只有亲眼见到,才会心悦诚服。
寻“隐者”不遇
第一次听说冬凌草,是在“燕都新趣”筹备期间。那天正是冬至,我向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博士王孜请教,冬季的北京有哪些新奇的植物可以介绍。他很快回复:冬凌草。旋即转发了他的朋友木棉在微博上发布的冬凌草照片。
只是一眼,就被它的美所震撼:冬日的一片萧瑟中,一根褪去了芳华的纤细枯枝,居然在其中段的两侧,长出了一对薄如蝉翼的冰片,晶莹剔透,冰清玉洁。它迎风而立,宛如蝴蝶翩翩起舞。一股强大的不真实感冲击着我。
通过王孜,我加了木棉的微信。有了木棉的介绍,我对冬凌草也有了更多认识:这种植物叫做碎米桠,药名冬凌草,因为冬天容易形成冰凌(冰蝴蝶)而得名。
木棉是生活在河北邯郸的植物学家,立足于邯郸周边的植物研究,且多有建树。她很早就拍过碎米桠幼枝、花期以及果期的图片,2020年冬天,她拍到了薄如蝉翼、晶莹剔透的冰蝴蝶。她这样形容冬凌草:它们千姿百态,凝固了风的方向,是风与冰共同创造的艺术品。
至于其形成原因,目前还没有非常官方权威的解释。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碎米桠的茎是中空的,茎中水分大,水汽从茎的缝隙向外渗透,在风的作用下,薄如蝉翼的冰凌一点点向外长大,形成惟妙惟肖的冰蝴蝶。
唯一的遗憾是,木棉在微博上展示的图片,是在邯郸周边的山区拍摄,并不是在北京。不过,她的一番话给了我一线希望:从河南到东北,好像都有人拍过。
激动之余,我问王孜在北京是否找到过冬凌草。他说:有一年夏季,他在延庆玉渡山的一座山谷里,看到过生长季节的冬凌草(碎米桠)。
如今,他身在南方,无法带我去探寻。他把发现冬凌草的位置发给了我。
1月15日,我约上从事自然科学普及教育、同样对冬凌草感兴趣的王建华郭玲夫妇,驱车来到延庆,打算按图索骥,寻找神奇的冬凌草。
在那里,我们上演了一场经典的“卖家秀”和“买家秀”。王孜说,山底部是个苹果园,可以直接停车,然后上山沿着小溪走就到了。看似很顺利。
我们来到停车点,果然看见一片苹果园,也找到一条窄窄的溪道。于是,我们没有多想,便沿着溪道向上走去。起初,满眼的山野之趣让我们满心欢喜,后来越走越觉得不对劲,溪道消失不见,山势越来越陡,杂草丛生,根本没有人走过的痕迹。想着冬凌草就在前方,我们又充满了干劲。我们在灌木间匍匐前进,都顾不上荆棘在手上划出一道道血痕。
终于登上这座山头,视野顿时开阔,但眼前出现的却是更高的山梁。导航显示,定位点离我们还有一公里。不得已,只好向王孜求助。经过他的指导,我们决定下到对面的山谷去。三人又是一顿连滚带爬,甚至还上演了一段悬崖速降,才安全地“降落”到对面的山谷。
这里宽阔了很多。我们顿时豁然开朗:应该就是这条路了。果然,走了几百米,便来到了王孜提供的定位点。
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们的车停在一个岔道口,如果选择左边,正是王孜所走的路,只需不到半个小时就能达到地位点。我们选择从右边走,进错了山谷,要翻越一座人迹罕至的山梁,才到达定位点。为此,我们硬生生花去了三小时。
即便走在王孜曾经来过的山谷,我们还是没有找到像蝴蝶一般的冬凌草。这时,我们的热情在冷却,心愿也低至尘埃:哪怕能见到碎米桠长什么样也好啊。再次求助王孜,让他发来生长季的图片,以帮助我们找到碎米桠。
他回复道,在这个时节,碎米桠就是一截枯枝,生长期的图片没有任何参考作用。我们非常受挫:费了如此大的劲,不仅没有看到冬凌草,连植物本尊也没找到。
时间不早了,我们打算返程,此时的我不断祈祷,希望武侠小说里的桥段能出现:一位跌落山崖的习武之人,在不经意间突然发现一本绝世武林秘籍。
事实上,我们差点上演类似的桥段。在一段有着潺潺流水的小溪边,突然看见一片叶子上有几朵冰花,我兴奋地喊同伴:快来看看。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郭玲在旁边看到一株枯萎的野草的茎上,挂着一片薄薄的冰凌,莫非这就是冬凌草?顾不上那么多,我们又是拍照片又是拍视频,忙碌了好一阵。
回到车上,我迅速把图片发给王孜,向他求证是不是冬凌草。王孜的回复只有简单的两个字,但足以让我们的期待将至冰点——“不是”。
坐拥一片冬凌草
不甘心的我,向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赵世伟博士求助,请他介绍对冬凌草有研究的专家。他发给我一位联系人,并说在他的朋友圈里看到过冬凌草的图片。
联系人叫时海龙,是北京绿普方圆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加上微信后,在他的朋友圈,我再次见到了冬凌草。令人震撼的是,他拍摄的冬凌草不是一株两株,而是一片。而且冬凌草所在位置并不远,就在昌平阳坊镇。
我难掩激动:神奇的冬凌草,终于离我越来越近了。很快,我就敲定了拜访他的时间。不过,时海龙提醒我,这些图片是2023年11月底拍的,这几天不一定能看到。
1月19日,我来到了昌平。在时海龙的花圃旁,终于看到冬凌草本尊:它们在空旷的林地里一簇一簇地生长着,每一簇从地里生出十多株主干来,这些主干已经枯黄,比一般野草稍粗,高50至70厘米,乍一看,和路边的野草的确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的枯枝,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竟然会变幻出世上少有的美景。
时海龙称冬凌草“结出”的冰凌为“冰凌花”。对他而言,这不仅是美景,更是一段童年的记忆。
他是山西人,小的时候,冬天和父亲一起上山赶羊。他常在山根底下、背风向阳的地方看到一片白花花的植物,每次看到后,他就会采几株,把冰凌花放在嘴里,感觉冰冰的,继而一种微苦的味道萦绕在舌尖。
他说,在老家,大人们会在夏季采收冬凌草的植株,把它们挂在屋檐下自然阴干。这些植株有特殊的药用效果:谁嗓子不舒服,拿一点煮汤喝,喝上两次就好了。
1994年,时海龙来到北京,误打误撞进入花卉种植这一行。十多年前,他创办了这家花圃,专心于乡土植物的培育,为城市以及家庭带来低养护成本的植物与花卉。
几年前,他将老家常见的冬凌草移栽到花圃旁的野地里。最初带了三棵,现在已经长到几十棵。这些年来,冬凌草在野地里长得很好。
多年来,时海龙也在不断观察它们:当天气0℃以下时,会出现冰凌花,如果一天都在0℃左右,冰凌花可以持续一整天;如果白天的气温超过5℃,中午以前会见到,下午就会消失。不过,只要温度、湿度合适,冰凌花会多次形成。
时海龙说,去年11月27日“结出”的冰凌花,是这么多年来最多的一次,几乎每一根杆上都有。他特意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段视频:他采下一株冬凌草,饶有兴致地吃起了冰凌花,开心得像个孩子。
时海龙还向我展示了他拍摄的冰凌草的一年四季:3月初,他会把植株地上部分的枯枝割掉;3月中旬,新的冬凌草开始萌芽,4月初便可长到10至15厘米;5月至6月进入旺盛生长期;9月份开花,10月份花还在,但叶会变黄,秋天的彩叶也是它靓丽的风景;10月后,花朵凋零,植株开始枯萎,霜降之后,如果突然降温,就会“开出”奇异的冰凌花。
我问他,在这个冬季,还能看到冰凌花吗?他说,会的。如果条件合适,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到2月份。不过,那时的冰凌花会小很多。
虽然这次的寻找之旅,依然没有看到薄如蝉翼的冰凌花实物,但我的内心埋下了一颗种子。本版图片 时海龙 提供
科普
植物小档案
冬凌草,又称冰凌草,冰凌花,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碎米桠的地上枯茎。碎米桠是多年生亚灌木或小灌木,高30至100厘米,根茎木质,茎直立,上部四棱形,密被绒毛。叶对生,菱状或卵圆形。花紫色,带有紫红色条纹。花期7至10月,果期8至11月。碎米桠分布十分广泛,从东北端的燕山一直延伸到西南端的乌蒙山。在北京的房山、门头沟、昌平到延庆一带的山地都有自然分布。
碎米桠喜欢强光,但稍耐阴。抗寒性强,既能耐-20℃的低温,但适宜温度为25℃至30℃。
冬凌草是一种具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选择干燥、不易积水的沙性或轻黏质上种植。其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适宜水土流失和干旱地区作为生态经济植物推广栽培。
每到冬季,户外温度在0℃以下时,它会结出银色冰片,日出后闪闪发光,展现出神奇的自然景观,具有独到的观赏作用。
关于碎米桠形成冬凌草的原因,大多数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冬凌草茎是中空,在风的作用下,水分从茎的缝隙向外渗透而形成。除此之外,还有说法认为,冬凌草为了抵御低温冻害,在茎干内进行着生化反应,茎干内的水分和冬凌草素发生转化、聚集、析出,从而形成白色晶体。当然,已经枯死的茎干是否是主动形成白色晶体还是寒冬催化形成冰花就不得而知了。
据统计,世界上可以形成冰花的植物约有40种,但都局限于草本。国内最常见的就是冬凌草,偶尔也有黄芩。除此之外,还有日本香简草和岩薄荷属的一些植物,它们也都是唇形科植物。
上世纪七十年代,民间有用全草治疗急慢性扁桃腺炎、咽喉炎、气管炎、肝食道癌等疾病的记载。后经过研究发现,冬凌草部分成分对食管癌、贲门癌、肝癌、乳腺癌有一定疗效,目前也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冬凌草作为药物也已被列入国家药典。作为冬凌草入药的多为碎米桠一种,该种虽分布广泛,但道地产区位于河南济源太行山区、王屋山区。
王孜(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博士)
第一次见到冬凌草图片的人,很难抑制住去寻找它们的冲动。大自然的神奇,只有亲眼见到,才会心悦诚服。
寻“隐者”不遇
第一次听说冬凌草,是在“燕都新趣”筹备期间。那天正是冬至,我向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博士王孜请教,冬季的北京有哪些新奇的植物可以介绍。他很快回复:冬凌草。旋即转发了他的朋友木棉在微博上发布的冬凌草照片。
只是一眼,就被它的美所震撼:冬日的一片萧瑟中,一根褪去了芳华的纤细枯枝,居然在其中段的两侧,长出了一对薄如蝉翼的冰片,晶莹剔透,冰清玉洁。它迎风而立,宛如蝴蝶翩翩起舞。一股强大的不真实感冲击着我。
通过王孜,我加了木棉的微信。有了木棉的介绍,我对冬凌草也有了更多认识:这种植物叫做碎米桠,药名冬凌草,因为冬天容易形成冰凌(冰蝴蝶)而得名。
木棉是生活在河北邯郸的植物学家,立足于邯郸周边的植物研究,且多有建树。她很早就拍过碎米桠幼枝、花期以及果期的图片,2020年冬天,她拍到了薄如蝉翼、晶莹剔透的冰蝴蝶。她这样形容冬凌草:它们千姿百态,凝固了风的方向,是风与冰共同创造的艺术品。
至于其形成原因,目前还没有非常官方权威的解释。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碎米桠的茎是中空的,茎中水分大,水汽从茎的缝隙向外渗透,在风的作用下,薄如蝉翼的冰凌一点点向外长大,形成惟妙惟肖的冰蝴蝶。
唯一的遗憾是,木棉在微博上展示的图片,是在邯郸周边的山区拍摄,并不是在北京。不过,她的一番话给了我一线希望:从河南到东北,好像都有人拍过。
激动之余,我问王孜在北京是否找到过冬凌草。他说:有一年夏季,他在延庆玉渡山的一座山谷里,看到过生长季节的冬凌草(碎米桠)。
如今,他身在南方,无法带我去探寻。他把发现冬凌草的位置发给了我。
1月15日,我约上从事自然科学普及教育、同样对冬凌草感兴趣的王建华郭玲夫妇,驱车来到延庆,打算按图索骥,寻找神奇的冬凌草。
在那里,我们上演了一场经典的“卖家秀”和“买家秀”。王孜说,山底部是个苹果园,可以直接停车,然后上山沿着小溪走就到了。看似很顺利。
我们来到停车点,果然看见一片苹果园,也找到一条窄窄的溪道。于是,我们没有多想,便沿着溪道向上走去。起初,满眼的山野之趣让我们满心欢喜,后来越走越觉得不对劲,溪道消失不见,山势越来越陡,杂草丛生,根本没有人走过的痕迹。想着冬凌草就在前方,我们又充满了干劲。我们在灌木间匍匐前进,都顾不上荆棘在手上划出一道道血痕。
终于登上这座山头,视野顿时开阔,但眼前出现的却是更高的山梁。导航显示,定位点离我们还有一公里。不得已,只好向王孜求助。经过他的指导,我们决定下到对面的山谷去。三人又是一顿连滚带爬,甚至还上演了一段悬崖速降,才安全地“降落”到对面的山谷。
这里宽阔了很多。我们顿时豁然开朗:应该就是这条路了。果然,走了几百米,便来到了王孜提供的定位点。
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们的车停在一个岔道口,如果选择左边,正是王孜所走的路,只需不到半个小时就能达到地位点。我们选择从右边走,进错了山谷,要翻越一座人迹罕至的山梁,才到达定位点。为此,我们硬生生花去了三小时。
即便走在王孜曾经来过的山谷,我们还是没有找到像蝴蝶一般的冬凌草。这时,我们的热情在冷却,心愿也低至尘埃:哪怕能见到碎米桠长什么样也好啊。再次求助王孜,让他发来生长季的图片,以帮助我们找到碎米桠。
他回复道,在这个时节,碎米桠就是一截枯枝,生长期的图片没有任何参考作用。我们非常受挫:费了如此大的劲,不仅没有看到冬凌草,连植物本尊也没找到。
时间不早了,我们打算返程,此时的我不断祈祷,希望武侠小说里的桥段能出现:一位跌落山崖的习武之人,在不经意间突然发现一本绝世武林秘籍。
事实上,我们差点上演类似的桥段。在一段有着潺潺流水的小溪边,突然看见一片叶子上有几朵冰花,我兴奋地喊同伴:快来看看。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郭玲在旁边看到一株枯萎的野草的茎上,挂着一片薄薄的冰凌,莫非这就是冬凌草?顾不上那么多,我们又是拍照片又是拍视频,忙碌了好一阵。
回到车上,我迅速把图片发给王孜,向他求证是不是冬凌草。王孜的回复只有简单的两个字,但足以让我们的期待将至冰点——“不是”。
坐拥一片冬凌草
不甘心的我,向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赵世伟博士求助,请他介绍对冬凌草有研究的专家。他发给我一位联系人,并说在他的朋友圈里看到过冬凌草的图片。
联系人叫时海龙,是北京绿普方圆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加上微信后,在他的朋友圈,我再次见到了冬凌草。令人震撼的是,他拍摄的冬凌草不是一株两株,而是一片。而且冬凌草所在位置并不远,就在昌平阳坊镇。
我难掩激动:神奇的冬凌草,终于离我越来越近了。很快,我就敲定了拜访他的时间。不过,时海龙提醒我,这些图片是2023年11月底拍的,这几天不一定能看到。
1月19日,我来到了昌平。在时海龙的花圃旁,终于看到冬凌草本尊:它们在空旷的林地里一簇一簇地生长着,每一簇从地里生出十多株主干来,这些主干已经枯黄,比一般野草稍粗,高50至70厘米,乍一看,和路边的野草的确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的枯枝,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竟然会变幻出世上少有的美景。
时海龙称冬凌草“结出”的冰凌为“冰凌花”。对他而言,这不仅是美景,更是一段童年的记忆。
他是山西人,小的时候,冬天和父亲一起上山赶羊。他常在山根底下、背风向阳的地方看到一片白花花的植物,每次看到后,他就会采几株,把冰凌花放在嘴里,感觉冰冰的,继而一种微苦的味道萦绕在舌尖。
他说,在老家,大人们会在夏季采收冬凌草的植株,把它们挂在屋檐下自然阴干。这些植株有特殊的药用效果:谁嗓子不舒服,拿一点煮汤喝,喝上两次就好了。
1994年,时海龙来到北京,误打误撞进入花卉种植这一行。十多年前,他创办了这家花圃,专心于乡土植物的培育,为城市以及家庭带来低养护成本的植物与花卉。
几年前,他将老家常见的冬凌草移栽到花圃旁的野地里。最初带了三棵,现在已经长到几十棵。这些年来,冬凌草在野地里长得很好。
多年来,时海龙也在不断观察它们:当天气0℃以下时,会出现冰凌花,如果一天都在0℃左右,冰凌花可以持续一整天;如果白天的气温超过5℃,中午以前会见到,下午就会消失。不过,只要温度、湿度合适,冰凌花会多次形成。
时海龙说,去年11月27日“结出”的冰凌花,是这么多年来最多的一次,几乎每一根杆上都有。他特意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段视频:他采下一株冬凌草,饶有兴致地吃起了冰凌花,开心得像个孩子。
时海龙还向我展示了他拍摄的冰凌草的一年四季:3月初,他会把植株地上部分的枯枝割掉;3月中旬,新的冬凌草开始萌芽,4月初便可长到10至15厘米;5月至6月进入旺盛生长期;9月份开花,10月份花还在,但叶会变黄,秋天的彩叶也是它靓丽的风景;10月后,花朵凋零,植株开始枯萎,霜降之后,如果突然降温,就会“开出”奇异的冰凌花。
我问他,在这个冬季,还能看到冰凌花吗?他说,会的。如果条件合适,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到2月份。不过,那时的冰凌花会小很多。
虽然这次的寻找之旅,依然没有看到薄如蝉翼的冰凌花实物,但我的内心埋下了一颗种子。本版图片 时海龙 提供
科普
植物小档案
冬凌草,又称冰凌草,冰凌花,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碎米桠的地上枯茎。碎米桠是多年生亚灌木或小灌木,高30至100厘米,根茎木质,茎直立,上部四棱形,密被绒毛。叶对生,菱状或卵圆形。花紫色,带有紫红色条纹。花期7至10月,果期8至11月。碎米桠分布十分广泛,从东北端的燕山一直延伸到西南端的乌蒙山。在北京的房山、门头沟、昌平到延庆一带的山地都有自然分布。
碎米桠喜欢强光,但稍耐阴。抗寒性强,既能耐-20℃的低温,但适宜温度为25℃至30℃。
冬凌草是一种具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选择干燥、不易积水的沙性或轻黏质上种植。其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适宜水土流失和干旱地区作为生态经济植物推广栽培。
每到冬季,户外温度在0℃以下时,它会结出银色冰片,日出后闪闪发光,展现出神奇的自然景观,具有独到的观赏作用。
关于碎米桠形成冬凌草的原因,大多数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冬凌草茎是中空,在风的作用下,水分从茎的缝隙向外渗透而形成。除此之外,还有说法认为,冬凌草为了抵御低温冻害,在茎干内进行着生化反应,茎干内的水分和冬凌草素发生转化、聚集、析出,从而形成白色晶体。当然,已经枯死的茎干是否是主动形成白色晶体还是寒冬催化形成冰花就不得而知了。
据统计,世界上可以形成冰花的植物约有40种,但都局限于草本。国内最常见的就是冬凌草,偶尔也有黄芩。除此之外,还有日本香简草和岩薄荷属的一些植物,它们也都是唇形科植物。
上世纪七十年代,民间有用全草治疗急慢性扁桃腺炎、咽喉炎、气管炎、肝食道癌等疾病的记载。后经过研究发现,冬凌草部分成分对食管癌、贲门癌、肝癌、乳腺癌有一定疗效,目前也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冬凌草作为药物也已被列入国家药典。作为冬凌草入药的多为碎米桠一种,该种虽分布广泛,但道地产区位于河南济源太行山区、王屋山区。
王孜(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博士)
本文链接:寻找冬凌草http://www.llsum.com/show-6-4314-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泡饭”里面见性情
下一篇: 2023年小说创作:向时空的纵深处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