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西部向海——平陆运河·千年灵渠广西运河建设科普巡展(北京站)”在首都图书馆开幕。本次展览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高清照片,全面展现千年灵渠的历史魅力和平陆运河的现代建设成就。
读者观展
此次巡展分为“平陆运河”与“飞阅灵渠”两部分内容,由75个精布展板组成的长225米、高1.5米的巨幅壮美画卷,蜿蜒曲折地设置在展厅中,如一条“流动”的运河。读者沿这条“运河”漫步,不仅可以欣赏平陆运河沿线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可以全景式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平陆运河这一世纪工程建设中的壮观场景;了解到广西古老水利工程——灵渠两千多年来的变迁与发展,感受它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
灵渠,始建于公元前214年,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将湘江和漓江连接起来,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广西又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工程——平陆运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于2022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全长135公里,北起广西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平陆运河的建设,将极大改善西南中南地区的物流条件,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强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联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沙坪河特大桥”展板中,群山环抱着沙坪河,朝霞辉映下的沙坪河特大桥,横跨运河主航道,气势恢宏。“娇若游龙”中平吉镇水路、铁路、公路三条运输大道呈现在同一画面中,蜿蜒悠长、蔚为壮观。“马道枢纽”“企石枢纽”“运河重镇”“青年枢纽”展板中今昔对比的画面,记录了工程的进展,也诉说着新时代建设者的汗水和智慧。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向首都图书馆赠送图书
首都图书馆副馆长张娟表示,此次巡展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文化内涵,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灵渠、平陆运河以及运河文化的窗口。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还向首图赠送了《平陆运河——理论与实践》《家住运河边》等书籍。
读者翻阅展览中的图书
来自河北的一位读者谈到,之前对平陆运河知之甚少,这次展览让他了解到这是继京杭大运河之后又一个重大的水利工程,看到那些宏伟的建设场面,感觉非常震撼。
此次巡展将持续至11月24日。
11月17日,“西部向海——平陆运河·千年灵渠广西运河建设科普巡展(北京站)”在首都图书馆开幕。本次展览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高清照片,全面展现千年灵渠的历史魅力和平陆运河的现代建设成就。
读者观展
此次巡展分为“平陆运河”与“飞阅灵渠”两部分内容,由75个精布展板组成的长225米、高1.5米的巨幅壮美画卷,蜿蜒曲折地设置在展厅中,如一条“流动”的运河。读者沿这条“运河”漫步,不仅可以欣赏平陆运河沿线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可以全景式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平陆运河这一世纪工程建设中的壮观场景;了解到广西古老水利工程——灵渠两千多年来的变迁与发展,感受它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
灵渠,始建于公元前214年,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将湘江和漓江连接起来,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广西又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工程——平陆运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于2022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全长135公里,北起广西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平陆运河的建设,将极大改善西南中南地区的物流条件,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强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联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沙坪河特大桥”展板中,群山环抱着沙坪河,朝霞辉映下的沙坪河特大桥,横跨运河主航道,气势恢宏。“娇若游龙”中平吉镇水路、铁路、公路三条运输大道呈现在同一画面中,蜿蜒悠长、蔚为壮观。“马道枢纽”“企石枢纽”“运河重镇”“青年枢纽”展板中今昔对比的画面,记录了工程的进展,也诉说着新时代建设者的汗水和智慧。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向首都图书馆赠送图书
首都图书馆副馆长张娟表示,此次巡展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文化内涵,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灵渠、平陆运河以及运河文化的窗口。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还向首图赠送了《平陆运河——理论与实践》《家住运河边》等书籍。
读者翻阅展览中的图书
来自河北的一位读者谈到,之前对平陆运河知之甚少,这次展览让他了解到这是继京杭大运河之后又一个重大的水利工程,看到那些宏伟的建设场面,感觉非常震撼。
此次巡展将持续至11月24日。
本文链接:“平陆运河”科普巡展在京开幕 全景式展现建设场面http://www.llsum.com/show-6-12005-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非遗传承,焕新正当时
下一篇: “出海”又“出彩”,《红楼梦》如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