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施诗 上海报道 34年前,这里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农田;34年后,这里是一片创新的热土、投资的沃土,创造了50余个“中国第一”。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第一个自贸试验区、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公司、第一张外籍人才“绿卡”……34年来,浦东新区经历沧桑巨变,创造了城市蜕变的奇迹的同时,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引领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新时代浦东新区改革开放之路备受关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浦东新区在制度型开放的助推下,将继续当好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浦东新区的改革开放从未止步。今年1月,浦东新区开启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人才高地建设、政府职能转变、超大城市治理等事关改革开放全局的五个重要方面,提出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支持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
《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浦东新区围绕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互衔接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率先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
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向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是《实施方案》最大的意义。面向高标准开放的国际通行规则对标,来推进国内改革。通过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自《实施方案》发布以来,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实施方案》涉及的157项任务已落地76项。
具体来看,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首创“2+1+1”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工作体系,推进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评价制度衔接;上海数据交易所上线运行数据交易国际板,率先形成数据资产纳入财务报表典型案例,2024年1-5月数据交易额突破10亿元。
在“五个中心”核心功能建设方面,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完成首个到期合约交割,交割金额1.77亿元,走通了从挂牌上市到交易、结算、交割的完整流程。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政策落地实施,有效降低跨国企业的经营成本,更好支持总部机构发展离岸经贸业务。
在法治保障方面,上海市人大已经制定出台“标准化创新发展”“绿色金融”“融资租赁”“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等18部浦东新区相关法规,浦东新区在免办强制性产品认证、无人驾驶装备等领域累计出台26部管理措施,有力支撑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市场准入方面,浦东首创的“一业一证”改革已发放1万余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企业凭一张许可证即可走遍全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国家之所以让浦东新区先行先试是因为浦东新区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在全国位列前茅,而浦东新区也不负众望,在开发开放过程中的交出可喜的答卷。“通过开发开放,进而强化市场竞争和优化营商环境,这些举措都可圈可点。”
张建平还对记者表示,浦东新区在多个方面走在全国先行先试的前列。他举例称,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均是在RCEP谈判过程中被提出,并在浦东新区率先试行,再推广到全国,进而促成新的外商投资法的修订与RCEP的签署。
自贸试验区亦是典型的例子。20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诞生。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以来,中国不断优化完善自贸试验区布局,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实现了从1块到22块的发展历程。
张建平向记者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为全国树立了一个标杆,是一个引领性的存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浦东新区将走在全国改革开放最前列,承担着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的重任。
创新结下累累硕果
缺医少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大痛点。当时,让普通老百姓“有药用、用得起”是无数医学科研人员的梦想。经过75年的发展,中国新药研发已经逐渐走在亚洲国家前列。其中,浦东新区的生物医药发展更是硕果累累,40%的中国创新药诞生于浦东。
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里程碑——全国首个自主研发并获无条件批准的抗肿瘤药呋喹替尼在国内获批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款浦东“土生土长”的中国籍创新药。随后,这款创新药又成为上海首个“出海”欧美市场的原创新药。
2023年10月,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获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成为美国首款且唯一获批用于鼻咽癌治疗的药物,也是FDA批准上市的首个中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创新生物药。
据统计,浦东新区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药24款;浦东新区目前处于上市申请阶段的新药16项。
在一批创新药的推动下,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2023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3781.86亿元,增长6.9%;2024年上半年,生物医药收入规模达到1951亿元,增长2.0%。
浦东新区的创新远不止于此。与生物医药并称为浦东新区三大先导产业的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持续发展。2023年,集成电路产业2715.50亿元,增长5.1%;人工智能产业1446.56亿元,增长4.3%。2024年上半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378亿元,同比增长13.6%;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696亿元。
除三大先导产业外,浦东新区高端制造业的表现也令人眼前一亮。2023年,汽车制造业产值4628.02亿元,增长17.4%;成套设备制造业产值1541.40亿元,增长5.9%。此外,高端制造也迎来不少历史时刻,如国内首制邮轮“爱达·魔都号”实现商业运营、C919大型客机开启商业载客。
陆铭对记者表示,浦东新区政府在一些新技术的领域拥有重大的产业布局以及一批包括张江科学城在内的科创园区。因此,浦东在技术创新领域肯定是引领全国层面的技术创新。
除了政府布局之外,制度型开放也助力浦东新区持续创新。张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开发开放的过程中,全球尖端的技术产品也落地浦东新区。 这也带动了浦东新区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张建平还表示,人才因素也是浦东新区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人才愿不愿意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营商环境,二是个人成长空间,三是是否宜居。”
陆铭指出,无论是中国的对外开放,还是上海与浦东新区的对外开放,顶尖人才不可或缺。吸引这些人才除了工作环境以外,生活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条件也至关重要。浦东新区在这一方面也可以先行先试。
事实上,为了持续优化创新人才服务环境,浦东新区人才政策频频“上新”。以生物医药为例,浦东新区开展建立高级职称参评“直通车”,允许非公领域中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直接申报高级职称,旨在培养一批生物医药领域优秀人才。浦东新区还推出“1+1+N”人才政策体系,实施明珠人才计划等,吸引了一批海内外高端人才。据统计,浦东国际人才港枢纽平台服务海内外人才69万余人次,推出浦东国际人才驿站,累计服务约700名高层次创业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
另据《实施方案》,浦东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开展外籍人员医疗、教育、金融、出行、住宿等服务便利化改革。
张建平认为,浦东新区应该是全国吸引人才最有优势的区域之一。
不难看出,在营商环境、制度型开放、人才等多因素叠加影响下,浦东新区已成为一片创新的沃土。
积极搭建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浦东开发开放走过了34年历程,以承担国家战略为使命、以开放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经济总量超常规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00多亿美元,工业总产值190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600亿美元,每年吸引外商投资约100亿美元。如今,浦东已成为中国链接世界的桥梁。
对于外资企业而言,浦东新区是投资中国的重要窗口。截至 2023 年底,浦东累计吸引实到外资 1373.47 亿美元,聚集了 39 家国际经济组织、346 家全球五百强企业、449 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合作伙伴遍布全球。
与此同时,浦东新区的外资结构持续优化。浦东新区的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科技领域都有外资的身影。
对于中国而言,浦东新区是国际经贸关系中重要的一环。在新型国际经贸秩序下,浦东如何通过改革开放找到新的定位?服务贸易的改革开放或将成为一个突破口。
张建平称,浦东新区在利用外资方面,仍有再挖掘的空间,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因为国家在服务业的大部分领域都已经放开对外资的市场准入,包括金融服务,因此浦东新区在这一方面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陆铭也表示,服务贸易在新型国际经贸秩序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在服务贸易方面推进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既顺应国内经济的升级和换代,同时也能够更好的顺应新型国际经贸规则。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浦东可以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进而推进这两个领域的国际化进程。
沈开艳总结称,浦东新区的综合改革需要主抓三个方面的要点:改革、开放、创新。“哪些方面可以作为首创性改革来推进,哪些方面是可以作为引领性的开放去深入推进,哪些方面可以作为开拓性的创新深入推进?这就是浦东新区需要考虑的事。”
毫无疑问,在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的过程中,浦东新区将再立潮头,继续发挥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枢纽和桥梁作用。
本文链接:链接世界,浦东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http://www.llsum.com/show-4-13187-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等 赵乐际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