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浦东新区金融创新再获政策支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下称《方案》)。
《方案》提出23条改革举措,将在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改革方面赋予浦东新区更大的自主权。
其中,《方案》提出,支持资产管理行业依法合规畅通境内外资金投资渠道,在资金来源、投资方式、资金运营等方面优化业务模式。实施全球资产管理伙伴计划。
一位金融业内人士认为,这预示着相关部门或将双管齐下,一是出台类似“跨境理财通”的机制,引导注册在浦东新区的、符合条件的资管机构在境内募集资金开展全球化投资,二是推出力度更大的便利境外资管机构来华展业兴业举措,吸引更多境外资管机构落户浦东,助力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
一位境外资管机构驻亚太区首席代表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也在关注《方案》操作细则的具体状况。目前他们计划将更多投资策略引入中国金融市场,打算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
“若《方案》能确实助力境外资管机构来华展业兴业,我们还可能考虑在境内设立外资私募基金,满足国内高净值客群的资产全球化配置需求。”他指出。近年被动投资与另类资产日益成为资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他们也希望《方案》能进一步放宽境外资管机构在境内金融市场的投资范畴,以便他们更好地实施投资策略。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正酝酿业务出海的多家境内量化私募机构也希望《方案》能放宽上海QDLP试点机构的准入门槛,以便境内私募基金也能通过QDLP渠道将境内资金投向海外市场。
除了资管机构对《方案》助力跨境资管业务发展抱有较高的期望值,科技保险服务创新举措也获得金融市场高度关注。
《方案》指出,提升科技保险服务质效,依托上海保险交易所,依法合规开展保险产品、技术、模式等方面探索,按市场化原则深化科技保险风险补偿机制试点。
一家财险机构产品创新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以往,科技企业融资主要通过地方政府背景的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增信”,但政府背景融资担保机构的业务规模有限,未必能覆盖众多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科技保险服务的迅猛发展,有望填补科技企业融资增信“短板”,令更多科技企业受益。
他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对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保险进行升级——尝试面向科技企业提供专属的信用保证保险,但由于缺乏再保险公司分担风险令保费偏高,反而影响科技企业的投保意愿。
“若《方案》能引导上海保险交易所开展保险产品创新试点,有效解决科技保险风险补偿痛点,势必令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位财险机构产品创新部人士感慨说。
境外资管机构来华展业再获“政策支撑”
记者了解到,在《方案》面世后,不少境外资管机构颇感振奋。
上述境外资管机构驻亚太区首席代表告诉记者,当晚他与总部做了沟通,阐述中国相关部门对吸引境外资管机构来华展业兴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在他看来,《方案》或将进一步优化境外资管机构来华展业的资金来源、投资方式、资金运营等,令境外资管机构来华展业的操作模式日益契合“国际惯例”。
这位境外资管机构驻亚太区首席代表直言,目前他们总部主要担心资金跨境兑换进出的便利度,境内交易账户的实名制,缺乏风险对冲工具等问题。若《方案》能推动相关部门着手解决这些境外资管机构的顾虑,无疑将提升后者布局中国市场的信心。
目前,他对此感到乐观。因为《方案》提出的“实施全球资产管理伙伴计划”,或给予境外资管机构来华展业更灵活的操作便利性。
一位境外资管机构交易员告诉记者,当前影响境外资管机构来华展业的一大因素,是他们的投资策略在境内容易遭遇水土不服,其中最典型的状况是风险对冲工具缺乏,导致他们投资策略在境内实施过程遭遇各种挑战。
“目前,香港金融市场有一些风险对冲工具可以很好地填补风险对冲工具,若相关部门能允许境外资管机构来华投资过程,便利地实现资本境内外快速兑换流动,我们就可以在内地与香港两个市场落实投资策略,无形间提升我们投资中国的规模。”他指出。此外,随着另类投资在资管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少境外资管机构还希望上海能放宽QFLP投资范畴——允许QFLP资管机构在境内投资二级市场同时,还可以投资一些符合规定的另类资产,以契合全球资管业态的新发展趋势。
记者还了解到,不少计划业务出海的境内量化私募机构也对《方案》与跨境资管业态发展有着较高的期望值。不过,目前这些境内量化私募机构的最大憧憬,是上海QDLP制度能吸引纳入更多量化私募机构,以便他们更便捷地将境内募资资金投向海外市场,实现高净值客群的资产全球化配置。
“以前,我们也曾考虑租用QDII额度或RQDII额度开展业务出海,但此举操作相对繁琐且运作成本较高,因此我们对《方案》支持资产管理行业依法合规畅通境内外资金投资渠道有着较高期望值,希望它能给境内量化私募业务出海一个新通道。”一位境内量化私募基金人士告诉记者。
科技保险创新有望“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如何推进科技保险业务创新,同样受到保险市场的关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教授赵明认为,中国科技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产品创新不断涌现,且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但在发展过程也存在一些不足:缺乏专业化服务团队,科技保险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科技保险涉及风险因素较为复杂,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定价方法,保险公司在核保和定价方面存在困难;科技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科技保险需要大量数据支持,包括科技企业的基本信息、经营数据、风险状况等,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
前述财险机构产品创新部人士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尝试对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保险产品进行改良——令其承保、核保、风险定价、理赔流程更契合科技企业属性特点。但目前这款改良版产品的业务覆盖面不大,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缺乏再保险机构分担赔付风险,导致相关产品风险定价偏高,“吓退”了不少高科技企业;二是公司内部也担忧高赔付风险,不敢大范围推广,进一步压缩其业务覆盖面。
在他看来,若在《方案》支持下,上海保险交易所能通过产品、技术、模式等方面的探索,有效解决科技保险风险补偿机制短板,令这类保险的保费定价明显下降,不但能有效提升科技企业的参保投保意愿,也能解决更多科技企业在融资环节的增信难题。
一位财险公司人士直言,鉴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业务特点与融资需求不同,科技保险适用哪些科技企业,如何落地运作,仍需相关部门与保险机构持续探索推动产品创新。
“尤其是从政府各部门采集整合科技企业的各类经营数据以提升科技保险的风险定价精准性与风险管理能力,是相关部门推动科技保险服务更多科技企业急需解决的一大挑战。”他指出。
本文链接:业界热议浦东新区金融创新新政 科技保险创新有望“提速”http://www.llsum.com/show-3-7558-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险资发力布局 年内二次“举牌”银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