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碎片化(SF)是指在睡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中断和觉醒,可以简单理解为“夜间频繁醒来”。举个直观的例子,如果第二天要出去旅游或者参加大活动,很多人在前一天晚上很容易“激动得睡不着”,醒来一看,怎么才1点/3点/5点……当然,某些特殊人群,比如新生儿的家长或者值夜班的打工人,更易出现长期的碎片化睡眠。
大量研究证实,睡眠碎片化会导致机体缺乏连续、稳定的睡眠,短时间的SF会引起白天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而如果发展为长期,慢性睡眠中断则会进一步诱发代谢、认知、心血管和免疫等系统的“垮台”。
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到SF与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团队构建了慢性睡眠碎片化(SF)的小鼠模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SF小鼠的认知能力、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均受损。而想要逆转这种代谢失衡和认知功能障碍,打开一切的钥匙是“乙酸”。具体来说,通过注射乙酸盐或者消除星型胶质细胞特异性Acss1来提升乙酸水平。这项研究首次明确了乙酸在睡眠紊乱中发挥的保护作用,未来或为睡眠障碍的患者提供治疗方法。 (闫睿)
本文链接:乙酸在睡眠紊乱中可发挥保护作用http://www.llsum.com/show-11-13857-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研究:每天仅增少量锻炼就可能有助降血压
下一篇: 板栗上市,这4类人群要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