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国气象局远洋气象导航用户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远洋气象导航服务平台及服务产品。
远洋气象导航业务主要是根据航区未来的天气、海况条件和船舶性能特征,为船舶优选一条能避开风浪区、提高运营效益和确保安全的最佳航线。此次发布的远洋气象导航服务平台由“云端”“移动端”“船端”“岸端”四大场景化、智能化、定制化服务“端”组成,中国气象局远洋气象导航团队可以提供航前—航中—抵港全过程气象导航定制、航行风险预报、绿色低碳航运、海上重大活动和应急搜救、履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等五大服务,不断织密海洋防灾减灾防御网。
具体来说,“云端”是气象导航服务平台(问海网),用户可实时查询全球基本气象监测、港口天气预报等信息,实时获取船舶航行状态、异常事件快速报警、航行风险预报和远洋航行指挥支撑等服务。“移动端”是气象导航移动智能应用软件,可以智能精准推送船舶离港到港、航速异常、偏航和恶劣天气等信息。
“船端”是部署于船舶上的自导航系统,船长可根据需要个性化定制全球任意区域、不同要素、不同分辨率海洋气象数据,实现船、岸协同自动化导航服务。“岸端”是针对相关专业部门打造的气象导航业务服务系统,该系统集成船舶失速计算、航线规划、碳排放评估等多种智能化算法,满足全程服务监控、船舶性能评估、定制化产品制作以及开展应急搜救服务等多种应用场景需要,具有同时支持超千艘次船舶服务能力。
在船舶航行前,远洋气象导航团队可根据不同船舶类型和装载情况“量体裁衣”,设计出最佳航线;在船舶航行中,每日提供航线天气预报、船舶性能评估报、偏航报等7种服务产品,如遇恶劣天气海况或突发事件,提供天气警报和避险推荐航线;在船舶到港后,对航运经济进行分析评估。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在会上表示,中国气象局将进一步提升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能力,加快构建陆海空天综合立体观测网,深入发展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人工智能天气预报大模型,提高气象导航“数智化”水平;制定远洋气象导航服务标准体系,建立符合航海业界的数据标准,推动气象导航服务融入航海导航系统。
据介绍,通过9颗在轨运行的风云气象卫星、250余部天气雷达、8万余个自动气象站、近海1400余个海洋观测站,以及与世界气象组织共享的8000余个海上观测平台,气象部门可实时监测全球天气形势和海况,对全球台风、海雾、北极航道海冰等进行高效监测。
中国气象局还建立了无缝隙全球大气-海洋数值预报系统,可提供台风、海上大风等气象导航相关预报产品,对未来0天至60天的天气进行预报建立新一代气象超算系统,构建“天地一体”的气象数据实时交换系统,可实时收集并处理全球各类观测数据,为气象导航服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自远洋气象导航团队正式开展服务以来,已服务20000余航次,服务客户超100家。截至8月22日,已累计为航运企业节省航程33264海里,实现二氧化碳减排9035公吨,单航次最多节省租金3.8万美元。
本文链接:远洋气象导航服务平台发布http://www.llsum.com/show-11-10765-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开讲了,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