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最好的教育,陪伴是亲子关系最好的润滑剂。”寒假遇上春节,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的生活重叠,孩子也有更多的时间感受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不过,漫漫假期,也有家长担心和孩子“相看两厌”、亲子矛盾激化等问题。怎样利用寒假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创造美好亲子时光?新快报记者邀请拥有20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广州市天河区昌乐小学校长、广州市郑蕙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家庭教育工作室主持人郑蕙为大家答疑解惑。一起来看看她的亲子“四陪”妙招。
1 陪吃
●小目标: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怎么做:花更多时间,陪孩子一起用餐
“高质量的陪伴是送给孩子最好的寒假春节礼物。”郑蕙表示,寒假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可以从“陪吃”开始。“假期里,家长应减少一些单独外出应酬,花更多时间陪孩子一起用餐,在享用美食、制作美食的过程中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家的责任和对自己的关爱。”春节里很多家庭会回老家走亲访友,郑蕙建议家长多花心思带孩子一起准备家乡美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这过程也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
2 陪玩
●小目标:建立亲子情感链接
●怎么做:保持童心,忘掉自己家长身份
“陪玩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除了带孩子出游,还可以陪孩子看电影、玩游戏、参与家乡民俗活动……”郑蕙介绍,“陪玩”其实就是让家长保持一颗童心,忘掉自己家长的身份,深度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和玩乐中去。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能体会到父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和在意,家长也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
郑蕙笑说,孩子玩乐的时候都需要伴,父母也可以是他们的玩伴。“比如和孩子一起搭积木、打球,共同去挑战一些运动项目,甚至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欢的游戏,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起到了陪伴的作用,也更容易和孩子建立情感的链接。”
3 陪读
●小目标:增进亲子感情
●怎么做:选感兴趣的书籍,同读一本书
“陪读”即亲子共读,郑蕙认为这也是一种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的方式。她建议,孩子还小的时候可以开展亲子阅读,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和故事书,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共情能力。孩子大了可以独立阅读时,家长也可以在旁边陪着看自己的书,或是一起去图书馆,或是选择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书籍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共读可以和孩子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有助家长和孩子培养同样的兴趣爱好,营造浓郁的书香家庭氛围,在共读中促进亲子感情、共同成长。”郑蕙说。
4 陪聊
●小目标:建立亲子信任
●怎么做:不马上打断,一心一意去倾听
寒假里亲子相处时间多,“陪聊”也是高质量陪伴的一种方式。在郑蕙看来,很多孩子都是话匣子,“孩子的满足感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只要父母亲愿意跟他们聊,他们就会有很多话说,这个过程有利于家长去了解孩子的想法,读懂孩子。如果家庭能营造这种温馨的氛围,对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很有帮助。”
郑蕙指出,“陪聊”有几方面需要注意。比如,家长倾听时要一心一意,要真正在意孩子的讲话,而不是边听边看手机或看电视,甚至中途和其他人聊天。比如,孩子的一些想法不符合大人的认知时不要马上训斥或打断孩子的讲话,而要在听完完整的表达后再加以引导。“如果你马上就打断或者指责孩子,孩子可能以后就不愿意跟你倾诉,甚至会因为害怕被指责而选择撒谎。”此外,郑蕙还建议大人可以通过聊天了解孩子遇到的挫折或对某些事情的为难情绪,“抓住这个机会去鼓励和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向大人求助,做孩子信任的人。”
案例1
二孩家庭如何消除“偏心”?
广州天河区的陈女士,家中有两个男孩,正上三年级的哥哥经常认为爸爸妈妈更宠爱3岁的弟弟,每次兄弟俩有矛盾他就哭着说爸妈“偏心”。而陈女士认为,自己并没有“偏心”,对两个孩子的关爱方式不同只是因为他们年纪不一样,需要的关心和陪伴方式也不一样。二孩家庭亲子关系的建立,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支招
给大孩子足够的理解和信任
陈女士家的亲子问题,郑蕙直言非常普遍。“很多父母都是这样,认为自己是一碗水端平,但其实,小的孩子因为年龄小,在陪伴等各方面获得的关爱确实会比较多。而大的孩子目前还无法理解这种情况,就会觉得爸爸妈妈都在忙着陪弟弟,他们不爱我了,这不公平。”郑蕙建议,在陪伴的时间分配上,爸爸和妈妈可以分工,也可以多创造和大孩子单独相处的特别时光,比如单独带他旅行,在过程中加以引导,让他感觉到爸妈是愿意花很多时间陪伴他的。
郑蕙还强调,家长不要当着弟弟的面批评哥哥,而是要顾及哥哥的自尊,维护他的权威。“可以利用寒假的相处时光,多倾听大孩子的想法,触摸他的情绪,把爱的信息传递给他,让他更有安全感,确定爸爸妈妈的爱并没有被弟弟夺走。”
案例2
高年级孩子开始“叛逆”怎么办?
广州番禺区的汪女士,孩子12岁,正上六年级。她感觉孩子到了叛逆期,从激烈反抗父母的安排到“躺平”什么都不上心,学习态度有很严重的问题,但自己软硬兼施都收不到效果,孩子依然懒散拖拉,甚至发展到经常和父母发生言语冲突,甚至偶尔有肢体冲突。
●支招
读懂孩子并给予他一定的选择权利
郑蕙表示,这是孩子青春期阶段的一个特征。“六年级的孩子有的已经到了青春期或是在向青春期过渡。这时家长会觉得孩子现在变得不听话,很叛逆。其实,家长可能并不太清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需求,还是把他当成以前的小孩子来看待,觉得孩子必须要听我的、按我的要求去做,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在郑蕙看来,孩子在这个阶段开始有了自主性,有自己的思想,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也是一种成长。她分析,造成亲子矛盾的原因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父母平时太强势。孩子知道自己斗不过爸爸妈妈,他一开始会屈从,但一旦情绪堆积到了某个点就会爆发。另一种则是孩子很有反叛精神,他就是要对抗,挑战父母的权威,看看最后是父母说了算还是他说了算。”郑蕙分析说,孩子的“反抗”若持续一段时间后发现行不通,可能就会开始“躺平”,此时父母若继续唠叨“不放过”,他可能就会恼羞成怒,产生报复的心理或过激的行为。
郑蕙认为,寒假是修复和重塑亲子关系的好时机。“家长首先要觉醒并调整自己,找时间和孩子深聊,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引导孩子敞开心扉说出他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签订家庭公约,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利。”郑蕙建议,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应试着去读懂他,接纳他的情绪,倾听他的想法,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庭会议等形式给予他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一味去否定他或控制他。
案例3
假期里“相看两厌”如何破解?
家住深圳的全职妈妈徐女士,有个正读三年级的女儿。徐女士发现:放寒假后,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多了,“大眼瞪小眼”久了就会看不惯女儿的各种行为习惯,比如“东西乱放”“每一件事说几遍了还没做”。她心里觉得烦躁,发火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种情况如何破解?
●支招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说教
对于徐女士的亲子“难题”,郑蕙建议妈妈要先改变观念,“这个年纪的孩子会有很多让人觉得不如意的地方,但肯定也有很多可爱的地方,大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引导,且不说教。”
郑蕙分析说,八九岁的孩子肯定会有各种让妈妈“看不顺眼”的行为,这时要分两种情况来看。一种是孩子真的有不爱收拾、拖拉的坏习惯。“这种情况,妈妈可以以身作则,平时就注意将自己的用品摆放整齐,同时尝试在生活当中带着孩子一起收拾,比如早上一起整理床铺,空了一起做收纳等,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好习惯。”另一种情况则是孩子故意“捣乱”,想以此引起家长的关注,“如果是这种,妈妈要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启发孩子去思考,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多鼓励,让孩子知道你很关注她,但不是只关注她的缺点。”郑蕙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图片: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本文链接:当寒假遇上春节 什么才是亲子陪伴的正确打开方式?http://www.llsum.com/show-1-4142-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 返乡请注意!中东部将现持续性强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