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由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听见世界的拥抱”2025听障行业发展与交流大会成功举办。会上,德国慕尼黑大学人工听觉植入中心主任Joachim Müller教授分享了全植入人工耳蜗(TICI)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技术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全植入人工耳蜗具有创新性意义,它无需体外声音处理器,能实现真正的“隐形聆听”,听障人士在游泳、睡眠等场景下都可无感使用,极大地提升了使用体验。
回顾2020年,MED - EL完成首例全植入人工耳蜗手术,历经五年发展,其应用效果备受关注。Müller教授指出,全植入人工耳蜗手术与传统人工耳蜗植入术相似,MED - EL奥地利人工耳蜗设备的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验证。术后用户能达到较高水平的语音理解能力,效果与传统人工耳蜗相当,这标志着“隐形”人工耳蜗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大会现场还播放了植入全植入人工耳蜗的用户Jennifer的采访视频,她分享了植入后的听觉体验和生活变化,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一技术为听障群体带来的改变。
在大会交流中,“等待未来技术,还是当下尽早干预”成为焦点话题。尽管全植入人工耳蜗前景令人期待,但专家给出明确建议:听障群体应尽早进行听力干预。对于儿童听障群体而言,0 - 6岁是言语康复的黄金期,具有不可逆性,若因等待新技术错过该时期,会对大脑听觉发育及语言能力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成人听障群体同样如此,听不见声音的“空窗期”越短,康复效果越好;若“空窗期”过长,即便采用最新技术,也难以弥补大脑听觉皮层退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康复效果往往不佳。
此外,如何确保当下干预与未来全植入技术无缝兼容也是听障群体关心的问题。对此,Müller教授强调,当前选择合适的植入方案至关重要,“完整的耳蜗结构,是迎接未来技术的前提”。MED - EL奥地利人工耳蜗的超软电极优势明显,它能以近乎无创的方式贴合耳蜗自然结构,使听障人士在享受当下自然聆听的同时,有效保留耳蜗结构的完整性,为未来新技术的应用预留空间。
全植入人工耳蜗技术的发展为全球听损朋友带来了新希望。在此背景下,听障群体应把握当下,选择保护耳蜗的植入方案,抓住听力语言康复的黄金期,如此才能在未来新技术成熟时,顺利拥抱并享受这一历史性突破。(固原新闻网)
本文链接:全植入人工耳蜗技术取得新突破,听障群体干预与选择引关注http://www.llsum.com/show-1-40018-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