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于在洋 马会波 王宏飞 制作/王宏飞
纵览新闻记者 彭文君
“调研的时候,有药厂告诉我,一些老年患者因为看不清、看不懂药品说明书,多次、反复地给他们打电话咨询怎么服药。”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戴茵向纵览新闻记者讲述这个真实案例时,眉头紧蹙。当天,她第三次递交了进一步深化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革的建议。从2023年首次提出建议至今,这张关乎1.9亿老年服药群体的“小纸片”,已成为她履职路上最执着的牵挂。
戴茵的坚持源于一段心酸的回忆。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总执着于吃药前对着说明书确认是否有副作用,“字太小看不清,只能拿着放大镜看,急得满头汗”,而当时她的回应却是“你又不懂,医生开了你就吃呗”。直至父亲离世,戴茵看到更多老人对药品说明书看不清、看不懂的抱怨后,才后悔自己当初的忽视,并将这份愧疚化作行动——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戴茵将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革列为首个建议。令她意外的是,这件“小事”迅速引发共鸣:检察公益诉讼介入推动,国家药监局当年6月启动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工作,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更将适老化药品说明写入法律,规定药品说明书和标签必须进行无障碍化改造,比如字体放大、增加盲文版和语音版等。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戴茵给记者展示改革后字体变大的药品说明书。纵览新闻记者 王宏飞/摄
持续推动之下,截至2025年2月20日,全国已有1543个药品参与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工作,涉及21个省(市)、343个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但在戴茵看来,相比于当下可上市销售的约10万种药品总量,参与试点的数量仍微乎其微。 “全国有83%的老年人看不清说明书,58%的人看不懂专业术语,但试点药品覆盖率不足2%。” 戴茵抖动着手中的调研报告,语速急促地对记者说。
三年间,戴茵的建议不断深入细化。首年聚焦“放大字号”,次年力推“全国电子说明书平台”,今年则剑指改革“卡脖子”难题——戴茵认为,现行的2006年版《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需求。同时,她在调研中发现,其实药企对调整优化说明书有很大的动力,但担忧试点改造后标准再变动,导致前期投入“打水漂”,以至于观望情绪浓厚。
为此,在今年提交的建议中,戴茵直指改革痛点,呼吁全面铺开适老化改革,建立绿色审批通道;修订《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包括说明书的字号大小、语言表述、排版格式等;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信息平台,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这个事情既然是由我开始的,我就要把它坚持下去。” 戴茵表示,她将持续关注药品说明书适老化问题,并努力推动相关改革的落地。这场始于家庭遗憾的履职长跑,正化作中国适老化浪潮中的一朵浪花。而纵览新闻也将持续关注河北在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革方面的进展,让“看得清”的药品说明书早日在燕赵大地落地铺开。
本文链接:全国人大代表戴茵:三年追问,只为一张“看得清”的药品说明书http://www.llsum.com/show-1-37284-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