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新农人王二姐身着红色碎花棉袄,架起直播设备,开始在“云端”卖长果桑。郭庆峰摄
冬至时节,室外寒风凛冽,果蔬大棚中温暖如春,台湾长果桑已经由红变紫,到了采摘的季节。
直播设备架起,电源接通,王二姐身着红色碎花小棉袄站在直播设备前,“大家好,我是王二姐,是大家口中的新农人。我干农业8年,主要种植火龙果、台湾长果桑、木瓜等南方热带水果……”
王二姐名叫王利平,40岁,是沧州市沧县汪家铺镇高庄子村人,直播的目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通过线上引流、线下交易,探索‘南果北种’云端卖货,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周边的人实现共同富裕”。
事实上,王利平搞“南果北种”也是无心插柳之举。8年前,王利平的公爹去世,老人在村外建设的温室大棚闲置。“有一次看电视,我看到北京的一家种植基地引进火龙果种植。”南方水果引种到北方来,这引起王利平极大兴趣,随后她赶到北京这家种植基地考察学习。“到达后,品尝了基地生产的火龙果,味道很好,不比南方生产的差。随后我跟人家学习了火龙果栽培技术,花1万多元买回来300株火龙果苗回家种植。”
那时,王利平还在沧州城区经营着饭店,并没把火龙果种植当成事业来干。然而10个月后,被王利平“冷落”的火龙果竟然开了花结了果。“刚开始产量低,不能作为商品销售,我常摘些回来,免费拿给食客们品尝。”王利平说,没想到大家尝过都说好,都想再买点或去火龙果大棚采摘,体验游园采摘的乐趣。
这事让王利平发现了商机。经过再三思索,她决定放弃饭店经营,回乡做一名新农人,专心致志搞“南果北种”的探索和实践,向土地要效益。
回村后,王利平拿出14万元又建起一个温室大棚,扩大了火龙果的种植面积。此时,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刚刚兴起,这引起王利平的极大兴趣。“我用手机录一些种植火龙果的视频发到朋友圈。另外,我从小热爱文艺,爱唱、爱跳、爱热闹,经常在大棚中跳上一段。”王利平介绍,当初还不清楚这叫“引流”,没想到,坚持一段时间后,很多客户慕名来到温室大棚采摘。
看到北方火龙果线上引流、线下销售的效果很好,王利平又引进了台湾长果桑、甘蔗、香蕉、木瓜、百香果等多种热带水果种植,让慕名而来的游客置身温室大棚就犹如到了南方热带百果园一样。
近几年,王利平还充分发挥自己曾开过饭店的优势,开办起“农家乐”。“我们自己磨面、蒸馒头、做大锅菜,游客采摘水果、砍甘蔗,玩累了吃上一顿农家饭,体验一下农民的生活。”王利平介绍。近几年,每年的游客接待量都在万人以上,她的“茗优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也扩至30多亩。
王利平介绍,这些年搞“南果北种”经营,除了自己富裕外,还让周边村很多闲散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正因如此,近年来,王利平先后被当地政府授予“三八红旗手”“巾帼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我这个温室大棚,准备搞一个共享果园,让城里的客户自己种植和采收,我们提供农具并协助管护和管理,客户通过手机就能时时看到果蔬的长势。”谈起新年计划,王利平干劲十足。(燕赵农村报记者 郭庆峰)
本文链接:记者走基层|大家好,我是新农人王二姐!http://www.llsum.com/show-1-33292-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记者走基层|我为鸟儿安个家
下一篇: 记者走基层|“淘宝村”里小布艺做成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