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开幕,新质生产力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新质生产力一词自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后,便成为经济热词。随后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中,新质生产力一词位于首要工作任务中,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样在2024年年初召开的地方两会中,有29个省份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新质生产力。
当前为何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受访专家表示,新质生产力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来源,目前正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快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同时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并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要依托资源要素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改造、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全面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生产组织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为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大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在张立看来,“新质”重点体现在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上,生产力是落实到产业层面的能力,因此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求。必须加快补上关键核心技术的短板,筑牢产业安全发展底线,锻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长板,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那么,如何补上关键核心技术的短板?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不能局限于技术层面的思考,应深入研究人才评价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土壤、体制机制、甚至传统文化等问题。“卡脖子”问题是挑战,更是机遇。全方位的改革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根本之道,是走向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比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增了“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等关于产业落地环节的布局,也能反向激发科研创新的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也表示,当前亟须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加速关键技术研发突破,提高产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以产业价值驱动技术创新。特别是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创新大潮中,一方面需要建立自主研发和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正循环,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大模型的契机,落实自研技术从静态的替代,到从系统规划建立就走出自研技术原生路径的关键举措。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刘伯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加快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新质生产力,工信部接下来也将建设一批中试平台,提升精密测量仪器、高端试验设备、设计仿真软件等供给能力,为关键技术验证提供试用环境,加快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建设一批中试公共服务机构,提高工程开发、技术熟化、样品试制、测试验证等中试服务水平。同时,高水平建设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效整合创新优势资源,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
具体来看,政府工作报告对“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三项重点布局:一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在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国家现在谈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本质上的抓手是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我们要甘当配角,帮助传统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工业企业实现“数转智改”。这里拥有特别丰富的场景,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对很多公司及创业者来说都蕴含着巨大的机会。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都是重要的驱动力量,需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有潜力的未来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才能更加牢靠,内容才能更加丰富。尤其是传统产业,决不能当“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传统产业在改造升级中不断优化技术工艺和生产组织方式,要素重新排列组合将带来效率的持续提升。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稳健发展中不断壮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过程也将更加顺畅。
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都是被具体点名的产业。
刘伯超表示,布局新赛道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当前,伴随重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新赛道持续涌现,将是下一步重点布局的方向。比如在通用人工智能方面,把握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机遇,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场景为牵引,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年初召开的地方两会中,有29个省份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新质生产力”,抢抓各类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
不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张立表示,接下来各地方应当立足自身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生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层面也要加强系统谋划,在一些基础性、公共性、通用性领域加强力量投入,在市场化、竞争型、个性化领域加强政策引导,避免地方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推动各地形成优势互补、协同互促的良性发展局面。
本文链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今年首要任务 瞄准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制造等新赛道丨解码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llsum.com/show-1-6630-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