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青铜组雕《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落户”希腊雅典;土库曼斯坦国宝汗血宝马登上舞台;坚持13载,马耳他“中国角”持续传播中国文化;跨越52年,武汉杂技团与苏丹杂技团回忆半个多世纪的“杂技情缘”……12月1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第四期,将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播出,本期节目将带你走进那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民心相通的感人故事
文明互鉴 民心相通底蕴更深
第四期《美美与共》将目光投向希腊雅典阿戈拉广场,那里矗立着一件青铜组雕作品《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在爱琴海的阳光下,孔子与苏格拉底两尊雕像分立东西。这件作品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的,是希腊首次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立于其文化核心之地。巧合的是,希腊作家、学者赫里斯托斯·卡夫德拉尼斯写过一本相同主题的著作《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跨时空对话》。节目中,吴为山和赫里斯托斯·卡夫德拉尼斯侃侃而谈。作为东西方文明发祥地,中国和希腊有诸多思想火花碰撞,他们将向观众讲述两个古老国家之间友谊的故事。中国演员许亚军与希腊演员米哈利斯·马尼亚蒂斯也将在舞台上创意呈现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雕塑、书籍、音乐诗剧,通过不同的艺术载体,观众可以看到两种文明超越时空的对话互鉴,他们用同声相应的默契,阐释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正如亲临节目的希腊共和国驻华大使埃夫耶尼奥斯· 卡尔佩里斯所说:“我们两国的文明,比你我想象的都要早很多。经过科学验证的时期,就已经早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希文明自古相知,不只照亮了两个地区,全球都闪烁着这两个文明的光辉。希腊文明几乎影响了整个欧洲文明,而中国文明则影响了整个亚洲。近百年,我们两个文明终于能够相遇,就像当时的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
本期《美美与共》节目还迎来了一匹汗血宝马“金樽”,汗血宝马是中国人对于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国宝——阿哈尔捷金马的称呼。汗血宝马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从《三国演义》中身如火炭、状甚雄伟的赤兔马,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再到宋朝画家李公麟《五马图》中的照夜白等都是以汗血宝马为原型创作的。观众们通过节目不仅能一睹“马中颜值王”的风采,还能看到主持人撒贝宁化身“骑手”,解锁了一次骑汗血宝马上班的体验。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帕拉哈特·杜尔德耶夫现场讲述:“在土库曼斯坦有个说法,我们不把这匹宝马叫做马,我们要把这匹宝马称为自己的兄弟。”汗血宝马三次作为国礼赠与我国,从土库曼斯坦到中国,汗血宝马跨越千年,踏过万水千山,早已牢牢地将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连在一起。
交流共融 民心相通情感更牢
52年前,50余名苏丹学生远赴中国武汉杂技团,开始了他们为期两年半的“杂技留学”生活。这段“留学”经历也成为一段友谊的开端,本期《美美与共》通过真情讲述和舞台演绎生动还原了这个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动人故事。苏丹杂技团团长穆达维就是首批学习杂技的苏丹孩子之一,节目中,他用充满情感的回忆带观众走进那段岁月,讲述武汉杂技团的老师如何带着这批苏丹孩子从零开始学习杂技,又是怎样精心照顾着他们的生活。在穆达维的记忆最深处不是少年学艺的苦,而是武汉老师们的情。舞台上的穆达维讲起中文还带着点武汉味,他说,他们都不叫“老师”,而是称呼“爸爸妈妈”,这份情也令台上台下的嘉宾、观众动容。合作走过52个春秋,如今的武汉杂技团和苏丹杂技团,依旧风华正茂、生机勃发。在《美美与共》的舞台上,他们用原创杂技剧《52年再相逢》再现了这个故事,时光里承载的杂技情谊都被浓缩在了这一招一式当中。
本期《美美与共》还将迎来一群来自马耳他的中国文化小“粉丝”,在故事访谈中,他们和撒贝宁一起挑战绕口令;在舞台上,他们与中国歌手李斯丹妮合作演绎《中国话》,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喜爱与了解。而这都得益于老师马丁·阿佐帕迪十三年前在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创办的“中国角”。这位中学老师听着《马可·波罗游记》长大,从孩童时代就十分喜欢中国和中国文化,这次他带着学生们一起来到《美美与共》,和观众分享一个创办时只有10平方米空间的“中国角”,如何发展成现在每年开展四十余项国际交流项目的文化交流中心,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自己到大批学生,从学生到他们的家庭,让更多马耳他家庭和民众逐渐了解中国文化,感知中国的“温度”。
12月16日,《美美与共》第四期将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播出,带您感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心相通,共同欣赏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上的新故事。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青铜组雕《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落户”希腊雅典;土库曼斯坦国宝汗血宝马登上舞台;坚持13载,马耳他“中国角”持续传播中国文化;跨越52年,武汉杂技团与苏丹杂技团回忆半个多世纪的“杂技情缘”……12月1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第四期,将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播出,本期节目将带你走进那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民心相通的感人故事
文明互鉴 民心相通底蕴更深
第四期《美美与共》将目光投向希腊雅典阿戈拉广场,那里矗立着一件青铜组雕作品《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在爱琴海的阳光下,孔子与苏格拉底两尊雕像分立东西。这件作品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的,是希腊首次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立于其文化核心之地。巧合的是,希腊作家、学者赫里斯托斯·卡夫德拉尼斯写过一本相同主题的著作《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跨时空对话》。节目中,吴为山和赫里斯托斯·卡夫德拉尼斯侃侃而谈。作为东西方文明发祥地,中国和希腊有诸多思想火花碰撞,他们将向观众讲述两个古老国家之间友谊的故事。中国演员许亚军与希腊演员米哈利斯·马尼亚蒂斯也将在舞台上创意呈现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雕塑、书籍、音乐诗剧,通过不同的艺术载体,观众可以看到两种文明超越时空的对话互鉴,他们用同声相应的默契,阐释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正如亲临节目的希腊共和国驻华大使埃夫耶尼奥斯· 卡尔佩里斯所说:“我们两国的文明,比你我想象的都要早很多。经过科学验证的时期,就已经早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希文明自古相知,不只照亮了两个地区,全球都闪烁着这两个文明的光辉。希腊文明几乎影响了整个欧洲文明,而中国文明则影响了整个亚洲。近百年,我们两个文明终于能够相遇,就像当时的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
本期《美美与共》节目还迎来了一匹汗血宝马“金樽”,汗血宝马是中国人对于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国宝——阿哈尔捷金马的称呼。汗血宝马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从《三国演义》中身如火炭、状甚雄伟的赤兔马,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再到宋朝画家李公麟《五马图》中的照夜白等都是以汗血宝马为原型创作的。观众们通过节目不仅能一睹“马中颜值王”的风采,还能看到主持人撒贝宁化身“骑手”,解锁了一次骑汗血宝马上班的体验。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帕拉哈特·杜尔德耶夫现场讲述:“在土库曼斯坦有个说法,我们不把这匹宝马叫做马,我们要把这匹宝马称为自己的兄弟。”汗血宝马三次作为国礼赠与我国,从土库曼斯坦到中国,汗血宝马跨越千年,踏过万水千山,早已牢牢地将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连在一起。
交流共融 民心相通情感更牢
52年前,50余名苏丹学生远赴中国武汉杂技团,开始了他们为期两年半的“杂技留学”生活。这段“留学”经历也成为一段友谊的开端,本期《美美与共》通过真情讲述和舞台演绎生动还原了这个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动人故事。苏丹杂技团团长穆达维就是首批学习杂技的苏丹孩子之一,节目中,他用充满情感的回忆带观众走进那段岁月,讲述武汉杂技团的老师如何带着这批苏丹孩子从零开始学习杂技,又是怎样精心照顾着他们的生活。在穆达维的记忆最深处不是少年学艺的苦,而是武汉老师们的情。舞台上的穆达维讲起中文还带着点武汉味,他说,他们都不叫“老师”,而是称呼“爸爸妈妈”,这份情也令台上台下的嘉宾、观众动容。合作走过52个春秋,如今的武汉杂技团和苏丹杂技团,依旧风华正茂、生机勃发。在《美美与共》的舞台上,他们用原创杂技剧《52年再相逢》再现了这个故事,时光里承载的杂技情谊都被浓缩在了这一招一式当中。
本期《美美与共》还将迎来一群来自马耳他的中国文化小“粉丝”,在故事访谈中,他们和撒贝宁一起挑战绕口令;在舞台上,他们与中国歌手李斯丹妮合作演绎《中国话》,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喜爱与了解。而这都得益于老师马丁·阿佐帕迪十三年前在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创办的“中国角”。这位中学老师听着《马可·波罗游记》长大,从孩童时代就十分喜欢中国和中国文化,这次他带着学生们一起来到《美美与共》,和观众分享一个创办时只有10平方米空间的“中国角”,如何发展成现在每年开展四十余项国际交流项目的文化交流中心,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自己到大批学生,从学生到他们的家庭,让更多马耳他家庭和民众逐渐了解中国文化,感知中国的“温度”。
12月16日,《美美与共》第四期将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播出,带您感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心相通,共同欣赏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上的新故事。
本文链接:汗血宝马震撼登场 《美美与共》聚焦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心”距离http://www.llsum.com/show-7-1019-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