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张颂文的表演,其他乏善可陈。从剧本到拍摄,都太随意了……”
“很多网友因为男主张颂文去看《猎冰》,却被女主姚安娜劝退了。”
“无论是逻辑、剧本、演员、拍摄,还以为是大学生作品呢……”
很少有一部剧,能像《猎冰》这样,引来如此多的差评,却又播放量爆棚,堪称“自杀式引流”的典范——从作品看,它是失败的;从生意看,它又是成功的。
《猎冰》并不另类,它只是网剧多年来种种问题的集合——过度商业化、迎合观众、资本拿捏创作、忽视表演、角色类型化、剧本逻辑性差……但只要你能掌握播放平台,能制造话题,能强势宣发,你就永远是赢家。可有了“抄近路”的赢法,谁还会费力不讨好地去做基本功呢?
《猎冰》之伤并未结束,它还在延续。
对资本来说,用姚安娜是一步妙棋
《猎冰》本是个好题材。
故事源自2009年伏法的大毒枭刘招华,猎奇性、边缘性、刺激性均有,完美契合“好奇、惊异”的选题原则,套上“打击毒枭”的外壳,即可肆意兜售血浆、美女、悬疑、残暴等吸睛元素,堪称创作者和资本最易取得共识的题材。
遗憾的是,从一开始,《猎冰》便奔着“行活”咆哮而去:投资少(仅4000万)、时间紧(仅55天)、导演稳(曾执导过《命案十三宗》《征服》等优秀警匪剧)。
剧本亦绝对安全:标准两线式,通过警方与毒贩的反复博弈,如下棋般持续推进,不断制造出新悬念。
《猎冰》甚至还为后续商业运作铺了路——在紧张的拍戏期间,张颂文发了18条关于海南的微博,从海南四大名菜,到老爸茶文化,再到旅游景点、地方美食……如《猎冰》“一炮打响”,必然带起一波消费潮。
从决策层看,这简直是一个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的布局。
为确保成功,姚安娜被放在了棋盘上。相信所有参与者都明白,姚安娜目前还不适合担纲女主角,但不论演技如何,只要她出场,就会引起热议,带来宝贵的流量。
用姚安娜为“行活”点睛,是商业上的“神来之笔”,受害者则是两个:
一是艺术性:这本来就是“无主之地”,品位再劣,也不会受到惩罚,投机家们根本不必在乎。
一是姚安娜:给姚安娜更多机会,从配角演起,逐步积累经验,也许她能成长为好演员。拔苗助长,看似在帮她,其实是在害她。可只要姚安娜没看出这个“局”,资本就会装不知道。
《猎冰》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做成经典,而是一次标准的“商业冒险”,它算定了:网友们会“一边骂,一边追”,会带着恶作剧的心态坚持下去。《猎冰》甚至还“天才”般的设计出一段“吃鸡式表演”,吸引网友们模仿,引发新的传播热点……
从结果看,资本更智慧:当“丑”拥有话语权,人们也就只能“审丑”。《猎冰》风评不佳,流量却惊人,成功地引发“全民狂欢”。
是醋的责任,还是厨师的责任?
论艺术水平,《猎冰》确属劣作。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剧本才是最大的问题,却很少被提起。
《猎冰》既然采取双线式,就应保持平衡,尽可能让双方戏份一样多:警方线虽不刺激,却为全剧提供了道德合法性;黑帮线好看,却呈现了负面的价值观,不应提倡。
为消除警方线的乏味、枯燥,许多影视剧会加入“生活流”,用细节有趣,冲淡情节变化不足的问题。比如《第二十条》,植入大量小品,用夫妻矛盾、家庭困境来维持紧张感;再如《狂飙》,刻画了警官安欣从“善良却幼稚”到“成熟且坚定”的蜕变。
有了这些处理,“黑帮伏法”才会变得大快人心。只有邪不胜正,才能避免将观众带入道德恐慌中。
可在《猎冰》中,警方线被简化成开会、持枪追击、再开会、再持枪追击……破案方法都在赵友男(姚安娜饰)的脑袋里,她负责指点江山,局长负责点头称是,同事负责制造紧张气氛……这样“诸葛亮+奥特曼”式的全能人物,漫说姚安娜是新演员,就算是影后,恐怕也把握不好。
角色难度这么大,为什么不想点其他办法呢?确实让人怀疑。网友所说的“导演才是姚安娜最大的黑粉”也有一定道理。姚安娜越手足无措,才越有笑点,才能吸引更多的“吃瓜群众”。
正如网友所说:“为了这点醋,包了顿饺子。”如此颠倒,是醋的责任呢?还是厨师的责任?毕竟,一部戏从制作到上线,要经多道关卡,会被反复检视,为什么所有的“专业人员”都变得如此不专业?
警方线弱,便突出了黑帮线,《猎冰》甚至给观众以“黄宗伟(张颂文饰)这么完美,不死多好啊”之感。与《狂飙》中的高启强不同,高启强本是老实人,被迫走上犯罪道路,多少还有值得同情的一面。黄宗伟则不同,他是彻头彻尾的坏蛋,明知毒品有害,却刻意作恶。《猎冰》却唤起了观众对黄宗伟的同情,堪称编剧界的不世出之才。
投资人当然最懂,就按他说的演
在《猎冰》中,表演不合格的不只是姚安娜一人,几乎所有演员都让人出戏。难怪有网友说:“除了张颂文看着是认真演,其他的角色简直就是在混盒饭吃,装模作样演,观众还得假装看。”
其实,张颂文在《猎冰》中的表现也远不如在《狂飙》中的表现——不是张颂文不努力,而是高启强的性格更具复杂性,他是一步步滑向犯罪深渊的。高启强穷困时,他的野心、贪婪被压抑。随着权力增加,这些人性中的黑暗因素迅速膨胀,最终压垮了他。这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张颂文呈现的不是一个高启强,而是不同阶段的高启强。这让他的才能充分呈现。
《猎冰》中,黄宗伟则单薄得多,虽有不同侧面,却是拼接出的类型人物——看似多变,可支撑他“变”的理由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变”……都没交代清楚。总之,黄宗伟天生爱家庭、迷信、有才能、心狠手辣,都是“天生的”,演员还能做什么?在有限空间中,张颂文的表演受限,只能做到真实、多层次。
至于《猎冰》中其他演员,均难称合格。
一方面,警方线完全围绕姚安娜展开。导演可能也意识到,姚安娜的文戏能力不足,尽可能将她放在跑动中,少有静止镜头,有也只是一带而过;与她搭戏的演员戏份很少,很难发挥。
另一方面,导演似乎陷入“节奏迷狂”,喜欢用新闻式的短镜头展开叙事。这貌似紧凑,可服化道,乃至摄像,均不给力,成了一大堆平庸场景、毫无意义细节的叠加。事实证明,没有画面,没有表演,没有悬念,没有逻辑,只靠“跑—追”,很难撑起一部剧。
用姚安娜是商业上的妙笔,即使不能带来投资,也能带来轰动效应,却是艺术上的败笔,堪称“一步错,满盘皆落索”。但正如《红毯先生》中导演林浩带着苦笑说出的那句话:投资人当然最懂,就按他说的演。
警惕当代版的“指鹿为马”
《猎冰》的质量如何,本是一个“皇帝的新装”式的伪问题,“质量”压根就不在资本的考量范围中。再一次证明:只要实力够,怎样的剧都能上线;上线与否,卡的并不是“质量”,而是其他。
必须承认,《猎冰》的公关是超高水平的。
当姚安娜成为网友们热议的焦点时,剧组果断地加了一把火,导演激情回应:偏爱朴实新人;排斥科班表演系毕业生;姚安娜像警察,没做过整容手术;行业前辈不要灭杀,不要辱骂……将人们的关注点从“剧本糟、摄像糟、剪辑糟”等真问题上引开,好像姚安娜是《猎冰》中唯一的问题。
网络社会的最大困境,是“伪事件”泛滥。
“伪事件”很容易被生产出来。比如世界杯足球赛,已成球迷们的节日,但真是最高水平的球队就能取得冠军吗?真的必须是四年一届吗?看别人踢球,与自己踢球,能一样吗……于是便出现了“5万名缺乏运动的人看着场上22名运动过度的人”的悖论,球迷们会背出大量陌生的名字,以排定彼此的高下。
“伪事件”的特点是:它原本不存在,经人为创造而成;我们以为它是必然的、决定性的,但事实上,它是虚假的、可改变的。除了世界杯足球赛,现代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伪事件”,养成人们的“后真实”观,即:吸引我们的是“我们以为的真实”,而非真正的真实。
为姚安娜演技辩护,是“指鹿为马”的现代版。只有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投入其中,才会忘掉,《猎冰》的问题是全方位的。即使网友的意见取胜,剧组最终也只需轻描淡写地说“对不起,我们用错了人”,就能把责任推卸出去,从而继续与资本媾和,拍出新的劣作。
这样离谱的故事多了,也就明白了,为何有的市场化会促进繁荣,有的市场化却造成危机。但愿《猎冰》是下限,再无新作能“突破”它。可结构问题不解决,这点愿望恐怕只能是愿望。
“除了张颂文的表演,其他乏善可陈。从剧本到拍摄,都太随意了……”
“很多网友因为男主张颂文去看《猎冰》,却被女主姚安娜劝退了。”
“无论是逻辑、剧本、演员、拍摄,还以为是大学生作品呢……”
很少有一部剧,能像《猎冰》这样,引来如此多的差评,却又播放量爆棚,堪称“自杀式引流”的典范——从作品看,它是失败的;从生意看,它又是成功的。
《猎冰》并不另类,它只是网剧多年来种种问题的集合——过度商业化、迎合观众、资本拿捏创作、忽视表演、角色类型化、剧本逻辑性差……但只要你能掌握播放平台,能制造话题,能强势宣发,你就永远是赢家。可有了“抄近路”的赢法,谁还会费力不讨好地去做基本功呢?
《猎冰》之伤并未结束,它还在延续。
对资本来说,用姚安娜是一步妙棋
《猎冰》本是个好题材。
故事源自2009年伏法的大毒枭刘招华,猎奇性、边缘性、刺激性均有,完美契合“好奇、惊异”的选题原则,套上“打击毒枭”的外壳,即可肆意兜售血浆、美女、悬疑、残暴等吸睛元素,堪称创作者和资本最易取得共识的题材。
遗憾的是,从一开始,《猎冰》便奔着“行活”咆哮而去:投资少(仅4000万)、时间紧(仅55天)、导演稳(曾执导过《命案十三宗》《征服》等优秀警匪剧)。
剧本亦绝对安全:标准两线式,通过警方与毒贩的反复博弈,如下棋般持续推进,不断制造出新悬念。
《猎冰》甚至还为后续商业运作铺了路——在紧张的拍戏期间,张颂文发了18条关于海南的微博,从海南四大名菜,到老爸茶文化,再到旅游景点、地方美食……如《猎冰》“一炮打响”,必然带起一波消费潮。
从决策层看,这简直是一个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的布局。
为确保成功,姚安娜被放在了棋盘上。相信所有参与者都明白,姚安娜目前还不适合担纲女主角,但不论演技如何,只要她出场,就会引起热议,带来宝贵的流量。
用姚安娜为“行活”点睛,是商业上的“神来之笔”,受害者则是两个:
一是艺术性:这本来就是“无主之地”,品位再劣,也不会受到惩罚,投机家们根本不必在乎。
一是姚安娜:给姚安娜更多机会,从配角演起,逐步积累经验,也许她能成长为好演员。拔苗助长,看似在帮她,其实是在害她。可只要姚安娜没看出这个“局”,资本就会装不知道。
《猎冰》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做成经典,而是一次标准的“商业冒险”,它算定了:网友们会“一边骂,一边追”,会带着恶作剧的心态坚持下去。《猎冰》甚至还“天才”般的设计出一段“吃鸡式表演”,吸引网友们模仿,引发新的传播热点……
从结果看,资本更智慧:当“丑”拥有话语权,人们也就只能“审丑”。《猎冰》风评不佳,流量却惊人,成功地引发“全民狂欢”。
是醋的责任,还是厨师的责任?
论艺术水平,《猎冰》确属劣作。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剧本才是最大的问题,却很少被提起。
《猎冰》既然采取双线式,就应保持平衡,尽可能让双方戏份一样多:警方线虽不刺激,却为全剧提供了道德合法性;黑帮线好看,却呈现了负面的价值观,不应提倡。
为消除警方线的乏味、枯燥,许多影视剧会加入“生活流”,用细节有趣,冲淡情节变化不足的问题。比如《第二十条》,植入大量小品,用夫妻矛盾、家庭困境来维持紧张感;再如《狂飙》,刻画了警官安欣从“善良却幼稚”到“成熟且坚定”的蜕变。
有了这些处理,“黑帮伏法”才会变得大快人心。只有邪不胜正,才能避免将观众带入道德恐慌中。
可在《猎冰》中,警方线被简化成开会、持枪追击、再开会、再持枪追击……破案方法都在赵友男(姚安娜饰)的脑袋里,她负责指点江山,局长负责点头称是,同事负责制造紧张气氛……这样“诸葛亮+奥特曼”式的全能人物,漫说姚安娜是新演员,就算是影后,恐怕也把握不好。
角色难度这么大,为什么不想点其他办法呢?确实让人怀疑。网友所说的“导演才是姚安娜最大的黑粉”也有一定道理。姚安娜越手足无措,才越有笑点,才能吸引更多的“吃瓜群众”。
正如网友所说:“为了这点醋,包了顿饺子。”如此颠倒,是醋的责任呢?还是厨师的责任?毕竟,一部戏从制作到上线,要经多道关卡,会被反复检视,为什么所有的“专业人员”都变得如此不专业?
警方线弱,便突出了黑帮线,《猎冰》甚至给观众以“黄宗伟(张颂文饰)这么完美,不死多好啊”之感。与《狂飙》中的高启强不同,高启强本是老实人,被迫走上犯罪道路,多少还有值得同情的一面。黄宗伟则不同,他是彻头彻尾的坏蛋,明知毒品有害,却刻意作恶。《猎冰》却唤起了观众对黄宗伟的同情,堪称编剧界的不世出之才。
投资人当然最懂,就按他说的演
在《猎冰》中,表演不合格的不只是姚安娜一人,几乎所有演员都让人出戏。难怪有网友说:“除了张颂文看着是认真演,其他的角色简直就是在混盒饭吃,装模作样演,观众还得假装看。”
其实,张颂文在《猎冰》中的表现也远不如在《狂飙》中的表现——不是张颂文不努力,而是高启强的性格更具复杂性,他是一步步滑向犯罪深渊的。高启强穷困时,他的野心、贪婪被压抑。随着权力增加,这些人性中的黑暗因素迅速膨胀,最终压垮了他。这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张颂文呈现的不是一个高启强,而是不同阶段的高启强。这让他的才能充分呈现。
《猎冰》中,黄宗伟则单薄得多,虽有不同侧面,却是拼接出的类型人物——看似多变,可支撑他“变”的理由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变”……都没交代清楚。总之,黄宗伟天生爱家庭、迷信、有才能、心狠手辣,都是“天生的”,演员还能做什么?在有限空间中,张颂文的表演受限,只能做到真实、多层次。
至于《猎冰》中其他演员,均难称合格。
一方面,警方线完全围绕姚安娜展开。导演可能也意识到,姚安娜的文戏能力不足,尽可能将她放在跑动中,少有静止镜头,有也只是一带而过;与她搭戏的演员戏份很少,很难发挥。
另一方面,导演似乎陷入“节奏迷狂”,喜欢用新闻式的短镜头展开叙事。这貌似紧凑,可服化道,乃至摄像,均不给力,成了一大堆平庸场景、毫无意义细节的叠加。事实证明,没有画面,没有表演,没有悬念,没有逻辑,只靠“跑—追”,很难撑起一部剧。
用姚安娜是商业上的妙笔,即使不能带来投资,也能带来轰动效应,却是艺术上的败笔,堪称“一步错,满盘皆落索”。但正如《红毯先生》中导演林浩带着苦笑说出的那句话:投资人当然最懂,就按他说的演。
警惕当代版的“指鹿为马”
《猎冰》的质量如何,本是一个“皇帝的新装”式的伪问题,“质量”压根就不在资本的考量范围中。再一次证明:只要实力够,怎样的剧都能上线;上线与否,卡的并不是“质量”,而是其他。
必须承认,《猎冰》的公关是超高水平的。
当姚安娜成为网友们热议的焦点时,剧组果断地加了一把火,导演激情回应:偏爱朴实新人;排斥科班表演系毕业生;姚安娜像警察,没做过整容手术;行业前辈不要灭杀,不要辱骂……将人们的关注点从“剧本糟、摄像糟、剪辑糟”等真问题上引开,好像姚安娜是《猎冰》中唯一的问题。
网络社会的最大困境,是“伪事件”泛滥。
“伪事件”很容易被生产出来。比如世界杯足球赛,已成球迷们的节日,但真是最高水平的球队就能取得冠军吗?真的必须是四年一届吗?看别人踢球,与自己踢球,能一样吗……于是便出现了“5万名缺乏运动的人看着场上22名运动过度的人”的悖论,球迷们会背出大量陌生的名字,以排定彼此的高下。
“伪事件”的特点是:它原本不存在,经人为创造而成;我们以为它是必然的、决定性的,但事实上,它是虚假的、可改变的。除了世界杯足球赛,现代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伪事件”,养成人们的“后真实”观,即:吸引我们的是“我们以为的真实”,而非真正的真实。
为姚安娜演技辩护,是“指鹿为马”的现代版。只有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投入其中,才会忘掉,《猎冰》的问题是全方位的。即使网友的意见取胜,剧组最终也只需轻描淡写地说“对不起,我们用错了人”,就能把责任推卸出去,从而继续与资本媾和,拍出新的劣作。
这样离谱的故事多了,也就明白了,为何有的市场化会促进繁荣,有的市场化却造成危机。但愿《猎冰》是下限,再无新作能“突破”它。可结构问题不解决,这点愿望恐怕只能是愿望。
本文链接:《猎冰》之伤:为了这点醋,包了顿饺子http://www.llsum.com/show-6-6095-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周处:浪子还是义士?
下一篇: 春到江南花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