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情感群像大剧《南来北往》正在爱奇艺热播中,剧中列车上带着不同时代印记的乘客上上下下,演绎着温馨欢乐的故事。《南来北往》是编剧高满堂首次创作铁路公安题材的年代剧,也是导演郑晓龙与高满堂的首次合作。剧集以丁勇岱、白敬亭饰演的两代铁路警察为主角,展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一线警察之间的薪火相传,四十年的时间跨度见证了铁路人职业和生活的巨大改变。日前,该剧编剧高满堂接受媒体采访表示,通过一列火车反映我们国家这几十年的巨变,它将会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故事。
编剧创作需要的是“激情燃烧”
高满堂坦言,一名剧作家在创作一部作品时需要做好两个准备:一个是针对目前电视剧创作现状,创作者自己的思考和角度;第二个准备就是生活的积累,这是要比前者更重要的准备,“为什么现在一部作品大家看觉得似曾相识、同质化,就是因为它前期准备不足,储备不够。”
高满堂此前的创作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老酒馆》,在高满堂的人生履历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年,他找到了一个视角,一个时机,这个故事就迸发出来了;《闯关东》也是这样,高满堂从小就听父母讲他们是如何闯关东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在他的血液、思想里潜藏着,等待着一次引爆。高满堂坦言,这种引爆不需要刻意去寻找,而是它会突然来找你,回顾自己的生活,哪些能引发创作的激情。
在高满堂看来,编剧创作需要的是“激情燃烧”,没有激情,强迫式或者被动式的创作,是不会带来好作品的,《南来北往》的创作也一样。“‘南来北往’这种景象一直在我脑海里,它潜伏在我的创作储备库里,当储备足够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创作了。”
以往高满堂作品的主角都是陈宝国、李幼斌、何冰等具有年龄感的男性,《南来北往》是他第一次以年轻男性为主角写戏。对此,高满堂坦承不想变得“孤芳自赏”,以及被市场认为是一个老年状态的作家。“这些年我也在调整,我还在尝试着写悬疑剧呢,12集,短剧。”
通过坐火车认识到人生各有终点
在创作《南来北往》之前,高满堂已经写过《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老农民》等“工农商”题材,公安题材对他而言是第一次接触。
提及自己和铁路最早的“渊源”,高满堂表示,小时候由于家里离铁路轨道很近,他常常跑去看火车,看着火车开过来他会想,这节火车怎么这么多人,他们要到哪里去,他们的家在哪儿?高满堂二十岁时第一次坐火车,在火车上看到熙熙攘攘的人,十六个小时从北京到大连,他是站着过来的,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坐。“在火车上看着那些南腔北调、南来北往的人,我就觉得像一个大家庭。有时候我就想,他们下一站上哪儿去?会有很多类似奇怪的想法。”
也正是在第一次坐火车以后,高满堂意识到,人生各有终点,下车之后每个人各自要奔赴的目的也不一样,有人下车回家,有人要去工作,有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归到一条线就是,列车不停,人生不止。”
没把《南来北往》当作“警匪剧”
《南来北往》主要讲述了年少气盛的青年乘警汪新(白敬亭 饰)与老刑警马魁(丁勇岱 饰)意外成为师徒的故事。高满堂认为,如今“公安题材剧”走到了一个需要扩展、开拓、再提高的阶段,在创作《南来北往》时,他写大的案件不多,更多构成是一些小案件,例如盗窃、刑事案件等,同时也刻画了很多温暖的、带有时代特征的故事。
火车上的乘警每天要面对各色各样的人,处理各种案件,他们的工作很繁忙,几十年在这条干线上,他们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同时也带有着传奇性,有冲突、有悬疑。但是高满堂并没有把《南来北往》当作单一的“警匪剧”来创作,他决定将“列车刑警”的故事作为《南来北往》的切入点,加入更多上车下车的人。
高满堂给《南来北往》的结构设计了两条主线,上车下车的乘客是一条线,另一条主线是铁路工人和铁路干警在车上的故事,形形色色的人,都带着故事来,带着故事走,他们的居住、行走,南来北往,从而串起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大气象。“在人生的旅途上,他们上车下车,在命运的旅途上经历着转折。就像这个时代一样,高速列车不停地向前行驶,甩下了一些人,也甩下了落后和不如意,不停地朝前奔走。通过一列火车反映我们国家这几十年的巨变,我想它又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故事。”
为了更加真实完整地反映出几十年间“南来北往”这趟列车的风貌,在开机拍摄之前,高满堂两次到济南进行采风。高满堂去了铁路公安局,又去了当地的铁路公安博物馆,看了好多当时的老物件和老照片。
高满堂采访的济南铁路公安局的老刑警,跟着火车“跑”了一辈子,从乘警干到便衣警察,遇到了大大小小不少案件。高满堂和他们聊工作、生活,火车上发生的丢包、丢孩子的案件是如何破获的,以及这些年来上车下车的乘客故事。通过采风,高满堂看到了铁路上别样的“人间烟火”,最终确定了“办案+生活”的故事内核。
在高满堂看来,现在的电视观众都非常聪明,创作者的叙述、表达,经常是在观众的意料之中。高满堂说,有时他自己看弹幕,会发现一些毫不留情面的弹幕是有道理的,甚至特别准确,“观众最愤怒的就是说这部剧和别的剧差不多,这一个‘差不多’就完蛋了,一个剧连自己的个性都没有,大家分辨不出来,这是创作者最大的失败。”所以,高满堂希望在《南来北往》中首先让观众看到一个新鲜的故事,以及几个新鲜的人物。
揭秘《南来北往》幕后
关于拍摄
火车是封闭空间,需要叙述技巧
《南来北往》创作的挑战在于,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地,“火车”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人物出不去,这就需要高度的戏剧化以及叙述技巧。高满堂坦言,全剧中有名有姓的乘客就有三十多个,这是一个群像故事,其中包括坐着火车来看病的、贩毒的、拐卖儿童的、丢东西的、被掏包的各色人物,这些人你来我往,如果把控不住节奏,这部剧就会非常散乱。
在具体的拍摄上,火车里的几节车厢可以拍实景,窗外的动态景色就需要另外想办法拍摄,剧组在全国各地的公路上拍了“火车两边”移动的景,包括春夏秋冬和南北方不同的景,收集了火车快的、慢的、起步的大量的素材。其中火车的主场景是在真火车上拍摄,看起来都是绿皮火车,但其实是根据不同年代分为不同的系列,火车的型号要准确,车窗和绿皮都是按照火车型号去匹配的。剧中的餐车也是一个重要场景,是按照老照片恢复的,因为一旦发生案件,是要在餐车里进行调查的,餐车也是一个工作区。
高满堂表示,创作一部电视剧作品,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在于,要留下一些年代和历史的印记,保留史料,让后人看到,当年的生活原貌是这个样子的。“再不拍的话,内燃机、蒸汽机就变成文物一样,没有影像记录了。我们看的都是很粗糙的资料片,一闪而过,电影资料馆的纪录片也是,一共也就几十秒,但我们一部剧是多少集(容量)。我们这代人再不留下影像资料,后人就更不知道了。如果大家都避重就轻,都去拍那种比较舒服的东西,这些资料就全都没有了。”
关于人物
我对师徒关系始终有留恋
高满堂很擅长写两个男人之间较量的戏,比如此前《钢铁年代》《老农民》《大工匠》都有类似的设定。《南来北往》的师徒戏也有这样的看点,以师徒关系构建全剧。高满堂坦言,现在很少能够看到师徒关系了,社会高度机械化,人与人之间在工位上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我们那时候无论去学工、学农还是之后走向工作岗位,都有师徒关系,我对它(师徒关系)始终有留恋。”
在高满堂看来,好的师父就像父亲一样,对徒弟无微不至地关怀,又非常严厉,剧中马魁和汪新这对师徒就是如此,自始至终都在互动,有误解也有传承。丁勇岱饰演的马魁的出场,是带着时代气息的,他不是那么威严,也不是做什么都对。高满堂的创作思路不是去放大他的优点,而是寻找他的缺点,写他如何战胜缺点。他固执,对新时代新事物抵触,对女儿做生意、徒弟想创业,统统不接受。但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他渐渐放弃了自己固化的思想,能把这些东西克服掉从而融入社会。
相应的,白敬亭饰演的徒弟汪新继承了马魁身上更为优秀的传统,摒弃了他身上那些固有的东西。最后,当汪新也退休时,他身上虽有着马魁的影子,但更多是一名适应新时代的警察。
关于导演
他说咱这个年龄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南来北往》也是编剧高满堂和导演郑晓龙相识四十年以来的第一次合作。高满堂笑言,俩人如今都七十岁了,该合作一次了。
在高满堂看来,《南来北往》的故事非常合适郑晓龙来执导。《南来北往》是一部平民戏,其中描绘的铁路工人、广播员、刑警、乘警都是普通老百姓,郑晓龙拍寻常人家的寻常故事非常拿手,“就像他之前的作品《金婚》,他(郑晓龙)的气质就在这儿。”
在俩人的首次合作中,郑晓龙给高满堂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严谨”,郑晓龙永远强调逻辑,剧本写得再花哨,再激动人心,落点不在逻辑里,一律删除。两人讨论剧本时,郑晓龙也始终在强调逻辑问题。高满堂坦言,最终剧本删除的戏,基本上都是逻辑不够严密,或者是逻辑偏题了。
比如高满堂原本在故事中写了一对年轻夫妻,他俩两地分居,妻子去看丈夫,丈夫恰恰又回来探亲,在车上偶然相遇,这个情节让郑晓龙觉得逻辑不严谨,“当时郑晓龙说不对,夫妻两个人怎么能这样?满堂你是为了强调戏剧效果,不期而遇。那个时代如果两个人互相去对方的城市,提前都得打电话,说一声我去了。”对于这一点“不严谨”,高满堂坦言,确实是自己的疏忽,被郑晓龙一下就给逮着了。“他做了很多功课。包括已经拍好的东西,他说拿掉,戏再好也不行,别让这一个细节失误,坏了整部剧的风格。”
除了要求故事情节的逻辑真实之外,在高满堂看来,郑晓龙对服化道的要求也已经到了苛刻的程度,非常严格,一个道具摆得不对就要重新拍。拍摄时,郑晓龙改了很多场景,比如铁路公安局的场景,郑晓龙提出,当时的条件不可能铺着这么高级的羊毛地毯,还有办公桌上铺的金丝绒,整体都需要“降下来”,场景要弄得更朴实一些,更符合那个年代;还有马魁家里的摆设和宽敞劲儿,不是一个平民之家,而且他家门前还栽了很多漂亮的牡丹花,看上去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家,但实际上马魁因冤假错案入狱十年,妻子带着女儿苦苦等待,不可能有这个心思栽花。“他(郑晓龙)特别细。他就一句话,我们都是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咱这个年龄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关于演员
年轻一代,后生可畏
《南来北往》的主演中汇集了白敬亭、金晨等一批年轻演员,高满堂说,自己在写《南来北往》的时候,脑子里没有任何一个演员的影子,只有丁勇岱和高满堂合作过,其他演员对于高满堂而言都很陌生。对于演员们的表现,高满堂坦言,自己没想到他们能演得这么好。“这些年轻演员后生可畏,并不是说用他们就是为了流量,还是要有真本事,比我想象的要好。”
年代情感群像大剧《南来北往》正在爱奇艺热播中,剧中列车上带着不同时代印记的乘客上上下下,演绎着温馨欢乐的故事。《南来北往》是编剧高满堂首次创作铁路公安题材的年代剧,也是导演郑晓龙与高满堂的首次合作。剧集以丁勇岱、白敬亭饰演的两代铁路警察为主角,展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一线警察之间的薪火相传,四十年的时间跨度见证了铁路人职业和生活的巨大改变。日前,该剧编剧高满堂接受媒体采访表示,通过一列火车反映我们国家这几十年的巨变,它将会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故事。
编剧创作需要的是“激情燃烧”
高满堂坦言,一名剧作家在创作一部作品时需要做好两个准备:一个是针对目前电视剧创作现状,创作者自己的思考和角度;第二个准备就是生活的积累,这是要比前者更重要的准备,“为什么现在一部作品大家看觉得似曾相识、同质化,就是因为它前期准备不足,储备不够。”
高满堂此前的创作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老酒馆》,在高满堂的人生履历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年,他找到了一个视角,一个时机,这个故事就迸发出来了;《闯关东》也是这样,高满堂从小就听父母讲他们是如何闯关东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在他的血液、思想里潜藏着,等待着一次引爆。高满堂坦言,这种引爆不需要刻意去寻找,而是它会突然来找你,回顾自己的生活,哪些能引发创作的激情。
在高满堂看来,编剧创作需要的是“激情燃烧”,没有激情,强迫式或者被动式的创作,是不会带来好作品的,《南来北往》的创作也一样。“‘南来北往’这种景象一直在我脑海里,它潜伏在我的创作储备库里,当储备足够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创作了。”
以往高满堂作品的主角都是陈宝国、李幼斌、何冰等具有年龄感的男性,《南来北往》是他第一次以年轻男性为主角写戏。对此,高满堂坦承不想变得“孤芳自赏”,以及被市场认为是一个老年状态的作家。“这些年我也在调整,我还在尝试着写悬疑剧呢,12集,短剧。”
通过坐火车认识到人生各有终点
在创作《南来北往》之前,高满堂已经写过《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老农民》等“工农商”题材,公安题材对他而言是第一次接触。
提及自己和铁路最早的“渊源”,高满堂表示,小时候由于家里离铁路轨道很近,他常常跑去看火车,看着火车开过来他会想,这节火车怎么这么多人,他们要到哪里去,他们的家在哪儿?高满堂二十岁时第一次坐火车,在火车上看到熙熙攘攘的人,十六个小时从北京到大连,他是站着过来的,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坐。“在火车上看着那些南腔北调、南来北往的人,我就觉得像一个大家庭。有时候我就想,他们下一站上哪儿去?会有很多类似奇怪的想法。”
也正是在第一次坐火车以后,高满堂意识到,人生各有终点,下车之后每个人各自要奔赴的目的也不一样,有人下车回家,有人要去工作,有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归到一条线就是,列车不停,人生不止。”
没把《南来北往》当作“警匪剧”
《南来北往》主要讲述了年少气盛的青年乘警汪新(白敬亭 饰)与老刑警马魁(丁勇岱 饰)意外成为师徒的故事。高满堂认为,如今“公安题材剧”走到了一个需要扩展、开拓、再提高的阶段,在创作《南来北往》时,他写大的案件不多,更多构成是一些小案件,例如盗窃、刑事案件等,同时也刻画了很多温暖的、带有时代特征的故事。
火车上的乘警每天要面对各色各样的人,处理各种案件,他们的工作很繁忙,几十年在这条干线上,他们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同时也带有着传奇性,有冲突、有悬疑。但是高满堂并没有把《南来北往》当作单一的“警匪剧”来创作,他决定将“列车刑警”的故事作为《南来北往》的切入点,加入更多上车下车的人。
高满堂给《南来北往》的结构设计了两条主线,上车下车的乘客是一条线,另一条主线是铁路工人和铁路干警在车上的故事,形形色色的人,都带着故事来,带着故事走,他们的居住、行走,南来北往,从而串起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大气象。“在人生的旅途上,他们上车下车,在命运的旅途上经历着转折。就像这个时代一样,高速列车不停地向前行驶,甩下了一些人,也甩下了落后和不如意,不停地朝前奔走。通过一列火车反映我们国家这几十年的巨变,我想它又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故事。”
为了更加真实完整地反映出几十年间“南来北往”这趟列车的风貌,在开机拍摄之前,高满堂两次到济南进行采风。高满堂去了铁路公安局,又去了当地的铁路公安博物馆,看了好多当时的老物件和老照片。
高满堂采访的济南铁路公安局的老刑警,跟着火车“跑”了一辈子,从乘警干到便衣警察,遇到了大大小小不少案件。高满堂和他们聊工作、生活,火车上发生的丢包、丢孩子的案件是如何破获的,以及这些年来上车下车的乘客故事。通过采风,高满堂看到了铁路上别样的“人间烟火”,最终确定了“办案+生活”的故事内核。
在高满堂看来,现在的电视观众都非常聪明,创作者的叙述、表达,经常是在观众的意料之中。高满堂说,有时他自己看弹幕,会发现一些毫不留情面的弹幕是有道理的,甚至特别准确,“观众最愤怒的就是说这部剧和别的剧差不多,这一个‘差不多’就完蛋了,一个剧连自己的个性都没有,大家分辨不出来,这是创作者最大的失败。”所以,高满堂希望在《南来北往》中首先让观众看到一个新鲜的故事,以及几个新鲜的人物。
揭秘《南来北往》幕后
关于拍摄
火车是封闭空间,需要叙述技巧
《南来北往》创作的挑战在于,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地,“火车”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人物出不去,这就需要高度的戏剧化以及叙述技巧。高满堂坦言,全剧中有名有姓的乘客就有三十多个,这是一个群像故事,其中包括坐着火车来看病的、贩毒的、拐卖儿童的、丢东西的、被掏包的各色人物,这些人你来我往,如果把控不住节奏,这部剧就会非常散乱。
在具体的拍摄上,火车里的几节车厢可以拍实景,窗外的动态景色就需要另外想办法拍摄,剧组在全国各地的公路上拍了“火车两边”移动的景,包括春夏秋冬和南北方不同的景,收集了火车快的、慢的、起步的大量的素材。其中火车的主场景是在真火车上拍摄,看起来都是绿皮火车,但其实是根据不同年代分为不同的系列,火车的型号要准确,车窗和绿皮都是按照火车型号去匹配的。剧中的餐车也是一个重要场景,是按照老照片恢复的,因为一旦发生案件,是要在餐车里进行调查的,餐车也是一个工作区。
高满堂表示,创作一部电视剧作品,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在于,要留下一些年代和历史的印记,保留史料,让后人看到,当年的生活原貌是这个样子的。“再不拍的话,内燃机、蒸汽机就变成文物一样,没有影像记录了。我们看的都是很粗糙的资料片,一闪而过,电影资料馆的纪录片也是,一共也就几十秒,但我们一部剧是多少集(容量)。我们这代人再不留下影像资料,后人就更不知道了。如果大家都避重就轻,都去拍那种比较舒服的东西,这些资料就全都没有了。”
关于人物
我对师徒关系始终有留恋
高满堂很擅长写两个男人之间较量的戏,比如此前《钢铁年代》《老农民》《大工匠》都有类似的设定。《南来北往》的师徒戏也有这样的看点,以师徒关系构建全剧。高满堂坦言,现在很少能够看到师徒关系了,社会高度机械化,人与人之间在工位上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我们那时候无论去学工、学农还是之后走向工作岗位,都有师徒关系,我对它(师徒关系)始终有留恋。”
在高满堂看来,好的师父就像父亲一样,对徒弟无微不至地关怀,又非常严厉,剧中马魁和汪新这对师徒就是如此,自始至终都在互动,有误解也有传承。丁勇岱饰演的马魁的出场,是带着时代气息的,他不是那么威严,也不是做什么都对。高满堂的创作思路不是去放大他的优点,而是寻找他的缺点,写他如何战胜缺点。他固执,对新时代新事物抵触,对女儿做生意、徒弟想创业,统统不接受。但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他渐渐放弃了自己固化的思想,能把这些东西克服掉从而融入社会。
相应的,白敬亭饰演的徒弟汪新继承了马魁身上更为优秀的传统,摒弃了他身上那些固有的东西。最后,当汪新也退休时,他身上虽有着马魁的影子,但更多是一名适应新时代的警察。
关于导演
他说咱这个年龄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南来北往》也是编剧高满堂和导演郑晓龙相识四十年以来的第一次合作。高满堂笑言,俩人如今都七十岁了,该合作一次了。
在高满堂看来,《南来北往》的故事非常合适郑晓龙来执导。《南来北往》是一部平民戏,其中描绘的铁路工人、广播员、刑警、乘警都是普通老百姓,郑晓龙拍寻常人家的寻常故事非常拿手,“就像他之前的作品《金婚》,他(郑晓龙)的气质就在这儿。”
在俩人的首次合作中,郑晓龙给高满堂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严谨”,郑晓龙永远强调逻辑,剧本写得再花哨,再激动人心,落点不在逻辑里,一律删除。两人讨论剧本时,郑晓龙也始终在强调逻辑问题。高满堂坦言,最终剧本删除的戏,基本上都是逻辑不够严密,或者是逻辑偏题了。
比如高满堂原本在故事中写了一对年轻夫妻,他俩两地分居,妻子去看丈夫,丈夫恰恰又回来探亲,在车上偶然相遇,这个情节让郑晓龙觉得逻辑不严谨,“当时郑晓龙说不对,夫妻两个人怎么能这样?满堂你是为了强调戏剧效果,不期而遇。那个时代如果两个人互相去对方的城市,提前都得打电话,说一声我去了。”对于这一点“不严谨”,高满堂坦言,确实是自己的疏忽,被郑晓龙一下就给逮着了。“他做了很多功课。包括已经拍好的东西,他说拿掉,戏再好也不行,别让这一个细节失误,坏了整部剧的风格。”
除了要求故事情节的逻辑真实之外,在高满堂看来,郑晓龙对服化道的要求也已经到了苛刻的程度,非常严格,一个道具摆得不对就要重新拍。拍摄时,郑晓龙改了很多场景,比如铁路公安局的场景,郑晓龙提出,当时的条件不可能铺着这么高级的羊毛地毯,还有办公桌上铺的金丝绒,整体都需要“降下来”,场景要弄得更朴实一些,更符合那个年代;还有马魁家里的摆设和宽敞劲儿,不是一个平民之家,而且他家门前还栽了很多漂亮的牡丹花,看上去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家,但实际上马魁因冤假错案入狱十年,妻子带着女儿苦苦等待,不可能有这个心思栽花。“他(郑晓龙)特别细。他就一句话,我们都是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咱这个年龄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关于演员
年轻一代,后生可畏
《南来北往》的主演中汇集了白敬亭、金晨等一批年轻演员,高满堂说,自己在写《南来北往》的时候,脑子里没有任何一个演员的影子,只有丁勇岱和高满堂合作过,其他演员对于高满堂而言都很陌生。对于演员们的表现,高满堂坦言,自己没想到他们能演得这么好。“这些年轻演员后生可畏,并不是说用他们就是为了流量,还是要有真本事,比我想象的要好。”
本文链接:高满堂:不想被认为是一个老年状态的作家http://www.llsum.com/show-6-5786-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660余场文旅活动伴市民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