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实习生 冯佳琪 北京报道
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召开后,陕西、山西、内蒙古、山东、四川等多个省份接连召开省级能源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的能源工作重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持续推进煤炭增产保供等表述频繁出现在各省份对于2024年的能源工作部署中。
受访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绿色转型与安全保供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国内的主要能源工作。中西部地区作为中国高耗能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地和集聚区,绿色发展压力较大,需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加快构建绿色低碳转型技术体系,通过技术赋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控制。
新能源发电装机首超传统能源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约3.3亿千瓦,总装机达到29亿千瓦、同比增长12.9%,全国电力供应总体稳定。可再生能源成为保障电力供应新力量,总装机年内连续突破13亿、14亿大关,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
内蒙古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内蒙古力争2024年新能源装机45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达到1.35亿千瓦,提前一年实现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的目标。
山东省能源工作会议也提出详细目标,2024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以上、规模突破1亿千瓦;能源领域力争完成投资2000亿元。同时,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行动”,实施核电建设突破攻坚、风光基地提速建设、储能设施多元发展、地热资源开发示范、煤炭油气增储稳产、煤电行业转型升级、装备产业招引培育、绿色低碳转型试点、能源惠民利民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筑基等能源转型投资“十大工程”。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未来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还会大幅度扩张,但电网建设速度可能跟不上新一轮大基地风电光伏电源建设速度,大规模“弃风”“弃光”现象仍有可能发生。这就要求绿氢的发展速度要紧跟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通过大规模制氢将多余的风电光伏储存运输,以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同时实现氢能跨时空的灵活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能源局已在1月24日发布2024年第1号公告,将“山东省肥城市300MW/1800MWh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等56个项目列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
公告提出,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要加强本地区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协调解决项目面临的问题,持续跟踪项目建设进度、政策执行情况、试点示范效果等,并严控施工质量,保障项目安全有序实施,确保试点示范取得预期效果。
对于2024年新型储能的整体工作,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1月25日召开的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能源局将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跟踪评估,压实各方责任,确保示范项目取得预期效果,为下一步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同时,开展促进新型储能调度运用的相关举措研究,引导新型储能科学调用,进一步发挥系统支撑调节作用,组织开展“十五五”新型储能发展需求专题研究,提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筑牢行业管理基础。
煤炭大省继续稳定煤炭产量
煤炭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压舱石”。近两年,我国煤炭增产保供持续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煤炭产量在2022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46.6亿吨,同比增长2.9%。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稳定保持在2亿吨以上。
陕西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促进能源稳产增产,持续加强运行调度衔接,确保产能有效释放,积极推动煤炭增产增供、油气增储上产、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全力支撑经济稳定增长。同时综合施策加快能源项目建设,持续筑牢煤炭兜底保障,加大油气开发建设力度,加快电力项目建设,延伸化工产业链条,推动项目建设质效提升,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山西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称,2023年,山西省煤炭产量在连续两年每年增产1亿多吨的基础上,再增产5743万吨,达13.78亿吨。2024年将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依法合规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全力稳定煤炭产量。加快煤矿重大项目建设,推动10座煤矿开工、8座煤矿进入联合试运转,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力争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45亿千瓦,实现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刘涛近日公开表示,紧盯晋陕蒙新等重点产煤省份,推动已核准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煤矿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加快释放优质先进产能。及时准确研判煤炭供需形势,确保煤炭产量稳定在较高水平。督促重点产煤省份、指导企业强化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煤炭保供的关系,避免“一刀切”式的区域停产。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也发文预测,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9.7万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6%左右。国家能源局也将着力强化电力供需预警,做好“一省一策”保供指导,保障迎峰度夏和度冬电力安全供应。督促各地区加快推动具备条件的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开工建设、应投尽投,进一步提升省区间电网错峰支援和余缺互济能力,夯实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基础。
中西部省份碳排放及能耗指标落后多
2024年是实现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中国目前的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仍滞后于预期进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能耗及碳排放强度管控政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
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所长赵卫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十四五”的前两年,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区能耗增速较快,能效提升缓慢,能耗强度下降滞后于“十四五”目标进度要求,个别地区甚至不降反升,节能形势十分严峻。预计2024年,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持续显效,高耗能产业生产逐步回暖,可能对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等造成压力,而且西部地区仍将成为中国高耗能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地、主要集聚区,地区工业绿色发展压力将继续加大,形势将更加复杂。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3年9月-10月,国家发改委环资司曾就“十四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展滞后,约谈湖北、陕西、甘肃、青海、浙江、安徽、广东、重庆八个省市的节能主管部门人士。约谈强调,能耗强度下降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标志。有关地区节能主管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紧盯“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按年度按季度强化进度管理,分地市、分行业、分企业全面摸排能源消耗、投入产出、成本效益。
赵卫东建议,接下来应当是加强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跟踪管理,及时分析可能造成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大幅上升的潜在因素,准确提出应对措施。同时,强化西部地区新投产项目的环保、能效监管力度,实时掌握各大工业园区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数据,及时帮助企业进行针对性节能降碳减污技改。加大财政对西部地区绿色化改造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制定针对性的绿色金融政策,创新金融工具,创建绿色化发展氛围,为企业、园区节能减排、绿色技改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链接:各省能源会议积极部署可再生能源, 重点产煤省份保供力度不减http://www.llsum.com/show-4-2447-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