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頔 北京报道
外商投资是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全国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投资促进工作水平,吸引外资各项举措加速落地。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会见法国赛诺菲集团董事会主席乌代阿时指出,中国正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励外资企业在华持续投资发展。近一个月内,何立峰分别会见了美国景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施洛斯伯格、英国汇丰集团主席杜嘉祺、美国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范洁恩、日本关西经济界访华团等外企高管,持续释放欢迎外资企业深化对华合作的信号。
从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看,今年1-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1.8%,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29.8%。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1.6%,较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61.7%、48.8%和19.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副主任潘圆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新设立的外资企业中,中小型外企的快速增长是一个特点。中小型外资企业具备的特点,能与中国经济的需求较好对接,而这对提升中国吸引外资的质量很重要。
“例如,部分中小型外企拥有的技术能助力中国产业升级。又如,中小型外企有创新优势。再如,中小型外企对促进中国的就业、税收、经济增长也有一定帮助。新的大企业也可能从现在的中小型外企中诞生。”潘圆圆称,中小型外企对整体营商环境的要求更高。中小型外企单个企业难以获得“一对一”量身定制的投资待遇,会更加重视东道国整体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以降低投资面对的风险。
潘圆圆表示,过去20年中国新设外资企业数量的增速平均为5.2%,2024年前10个月增速上升,说明更多的中小型外资企业选择对华投资,这说明中国营商环境整体在优化。
谈及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潘圆圆认为既有短期原因也有长期原因。外部尤其是部分国家的高利息对短期资金有较强的吸引力,当我国和外部利差缩小,我国资金流出的短期因素有可能出现逆转。长期中,部分发达国家推动降低对华依赖、我国国内企业竞争力增强、外资企业在华经营策略转型等原因,都可能导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
“外资24条”政策效果总体符合预期
202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提出了5方面24条务实举措,被市场称为“外资24条”。
11月15日,商务部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议,介绍“外资24条”有关落实情况。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近期,商务部牵头对“外资24条”落实情况开展了年度评估,外资企业评价积极正面,政策效果总体符合预期。优化营商环境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中国政府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坚定不移。商务部将坚持以外资企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持续落实好“外资24条”,并积极研究有利于外资企稳回升的政策。
商务部研究院外商直接投资研究所所长范鹏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24条”包括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强投资保护、提高投资便利化、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方式等措施,每一条都是突破性政策,含金量非常高。
“一年多来,‘外资24条’围绕外商投资企业切实关心的共性问题,推动各项政策举措抓落实,从行业开放到标准制定、从政府采购到人员往来,外资企业获得感不断提升,政策效果总体符合预期。”范鹏辉介绍道,根据美国商会《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2024》显示,50%的受访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首选或前三位投资目的地,相比2022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外资24条”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外资信心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潘圆圆则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承压,投资保护主义兴起,资本流动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推出“外资24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企国民待遇,加强对外企的保护,提高运营便利化,加大财税支持,说明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在稳定全球投资,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已“清零”
9月8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正式发布,这也是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本次负面清单修订后,我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标志着高水平对外开放又有新进展。1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何海林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目前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经实现了“清零”。
范鹏辉介绍道,2023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我国宣布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该项任务也明确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也提出,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而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清零”就是准入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次调整既是我国顺应发展条件变化对开放政策进行的及时调整,同时也彰显了我国以开放姿态应对全球市场竞争的自信从容,展现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与外资企业合作共赢的信心,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恒心。”范鹏辉称。
范鹏辉分析道,调整之后,将会对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措施清零后会引导更多的外资企业在制造业领域开展合作,为我国广阔的市场空间形成更好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清零向市场发出明确的开放导向信号之后,表明未来在其他产业领域还会持续扩大开放,能够坚定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兴业的信心,增加吸引外资的后劲。
鼓励外资开展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在鼓励外资来华投资实体经济的同时,我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双向开放的金融体系正加速形成。
12月2日,由商务部、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等六部门修订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下称“新《办法》”)正式施行。
新《办法》主要从五方面降低了投资门槛,旨在进一步拓宽外资投资证券市场渠道,发挥战略投资渠道引资潜力,鼓励外资开展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一是允许外国自然人实施战略投资。二是放宽外国投资者的资产要求。三是增加要约收购这一战略投资方式。四是以定向发行、要约收购方式实施战略投资的,允许以境外非上市公司股份作为支付对价。五是适当降低持股比例和持股锁定期要求。
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新《办法》可加强交易方的交易预期,亦可增加市场外资战略投资交易量。一方面,新《办法》与新的《公司法》《证券法》《外商投资法》及在注册制背景下的系列上市规则更加有机结合,规则的明晰化和监管思路的市场化,使得交易者有了更为明确的交易预期,交易会变得更加有规可循,总体利好此类交易。另一方面,新《办法》放松了战投条件、放宽了交易主体和资金要求、在锁定期、交易类型、投资比例等诸多影响交易架构的重大问题上,朝着《证券法》和现行上市规则中对于普通境内投资者的要求靠齐。这必将对于意图战略投资A股上市公司的外国投资者产生新的吸引力,在规则层面为此类交易创造更宽松的条件,最终会促使市场交易量的增加。
周舫介绍,证券市场近年来持续进行改革,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改革,到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再到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改革,直至近期修订新战投办法,证券市场的规则体系和管理制度在持续与时俱进。在证券市场逐步改革发展的同时,我国也持续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大对外开放吸引外国投资者,这些举措都释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
周舫指出,新《办法》出台的这个时点,与系统性提振市场信心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叠加,带动了股票市场的投资信心持续恢复。近期在与境外投资机构、国外银行的沟通交流中,他能明显感受到外国投资者对新《办法》的关注,绝大部分外商投资机构都对新《办法》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反馈,一些机构还邀请周舫围绕新《办法》举行讲座进行解读,加深了解中国投资机会。
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和中高端产业布局
谈及下阶段如何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潘圆圆认为重点是要充分保障外资的准入权利,强化外资进入中国后的投资保护,保障公平竞争,完善配套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要鼓励外资投向中国和外国投资者双赢空间更大的领域,如中高端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等领域。为制造业外企投资我国中西部、东北地区提供良好环境,稳步有序推动服务业开放。”潘圆圆称。
面对较为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利用外资也出现了新特征和新趋向。范鹏辉认为,吸引外商投资未来可以从几方面入手。首先是继续优化外资准入政策。落实制造业清零的配套措施,推动医疗、文化、教育、电信等服务业领域有序扩大开放。将限制性措施与鼓励性措施相结合,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区域和中高端产业布局。
其次是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规则,依托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城市等推进规则标准的先行先试,为准入后国民待遇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方案。
再次是稳定经济增长和预期。合理的经济增速和稳定的经济预期是外商投资关注的重要方面,要发挥财政稳投资作用,保障经济增速在合理稳定的区间,同时在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统筹发力,积极化解外部冲击,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最后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在优惠政策、行政审批、知识产权保护、要素跨境流动、宜居宜业等方面保证相关政策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预见性,打造国际化、市场化和法治化一流的营商环境,增强外资投资信心。
本文链接:吸引外商投资多举措加速落地显效,中小型外企在华设立数量快速增长http://www.llsum.com/show-4-14162-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