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三届教育局长论坛在北京召开。
本届教育局长论坛以“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主题,围绕学校、城乡、群体、教师、教育治理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进行政策研讨、学术交流。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指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
王嘉毅指出,在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教育强国过程中,基础教育领域需要高度重视并重点抓好十项工作。一是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树牢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三是坚决抓好校园安全工作。四是扎实落实扩优提质行动计划。五是尽快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六是全力推动普职融通。七是稳妥推动重点改革。八是做好农村学校布局优化和小规模学校调整。九是严格落实阳光招生政策。十是重视学校领导班子的选配。
论坛评选了100个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百佳案例,全面展现了基础教育“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个性化差异化教育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地方探索。
振兴县中的创新举措
“教育发展,过去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如何为老百姓提供好的教育,是今天建设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最重大、最根本的战略任务。”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教育局长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张志勇说。
县域高中“塌陷”现象严重破坏基础教育生态。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只有1所单办高中,且曾长期在全市11个“县一中”垫底,优质生源从小学就开始流失,也导致了2005年高考的严重滑坡,县委书记在电视上公开道歉引起全国轰动。
近年来,晋中市市域统筹高中教育综合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县域高中发展的“生源、师资、经费”三大难题,每个县都至少有1所生源稳定、质量提升、群众满意的公办普通高中。榆社中学2020年实现清北“零”的突破,也实现了晋中市11个县一中“县县都有清北生”的夙愿。
山西省晋中市承担了“改革中考招生制度”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历经十余年,实现了优质高中招生计划100%分配到校,引导初中生源均衡配置,有效遏制了农村初中“空巢”现象。
同时,从2010年起,晋中市高中阶段严格实行不跨县招生政策,包括市直高中也不得跨县招生,到2022年民办高中也严格执行不跨县招生政策,提前两年完成了教育部提出的“到2024年实现属地招生”的要求。
晋中市确定市直普通高中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3000元标准,要求县级财政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普通高中办学的主体责任,参照市级标准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动态调整和正常增长机制,每年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对各县区经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湖南省浏阳市对县中办学质量评价坚持“以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每年高考结束后,市教育局将全市毕业生的入口成绩(即中考)与出口成绩(即高考)进行比对,通过公式算出每所高中的“增值”得分;再综合考量体艺、心理健康、思想教育等特色发展的加分项,最终得出高中质量评价的结果。
县中振兴,不能在应试教育的“独木桥”上竞争,而是要多样特色发展。
20年前,云南省会泽县县城只有一所高中,每年高考能够上线的学生不到600人。经过“20年磨一剑”,十年来,近200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2.5万人进入重点大学,6.8万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其中,近五年被北京体育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录取1132人,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
专家指出,各地振兴县中的创新举措有共同特点:一是优先原则,财政优先保障、规划优先满足、教育问题优先研究、教育困难优先解决;二是校长专业化,让懂教育的人办教育,去行政化、为校长团队授权等都是保证教育专业属性;三是生源均衡化,通过建立制度实现学校之间有序、良性竞争,创造良好的生源配置生态;四是教研协同化,高中教研不是自己关起门来做,不是封闭的。
提升乡村教师素质
实现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如何把乡村教育发展好?
江苏省南京市推动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强化经费保障,每所不足100人的学校增加10万元办学经费。此外,市、区两级教育局对乡村教师进行额外奖励,市和区1:1配套。同时,南京市推行高中联盟,强校带联盟每年拨付150万元专项经费。
乡村教育振兴,必先提升乡村教师素质。在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倡议,发挥教师教育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大力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
湖南省长沙市提出了“乡村教师进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破解方案。每年选出100名市直学校的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去,每年选招100名左右的优秀中学毕业生到师范院校攻读五年制专科或六年制本科,5年之后都要到农村去教书,每年为农村学校招聘400名新教师。
北京市顺义区基础教育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紧紧抓住教师这一要素,有效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顺义区以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为抓手,确保实现每年参与“拉手共建”“组团共建”等全职交流轮岗教师比例不低于符合条件教师的10%和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不低于5%的目标,有效推动了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优化。
怎么样才能够让乡村教师教得好?长沙教育学院院长孙智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从2015年起,长沙全市域统筹、分年度推进,10年来共设立101个名师农村工作站,驻站名师269人次,培养学员3000余人,投入经费3400万元,为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乡村学校撤与保
随着人口形势变化,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也应相应调整。
张志勇认为,应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逐步推行小班化、个性化教育。
四川省旺苍县地形多为大山,随农民工进入流入地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多,城区学校学位供给不足,乡村学校生源逐渐减少,一部分偏远学校面临撤并,学生分布呈“村空、乡少、城满”的现象,农村微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全县教育发展的瓶颈。
旺苍县把104个乡村教学点撤并为14个教学点,以一校一案来解决学校撤并问题,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的同时,实现了行政成本节约。节省下来的行政成本反哺改革利益受损者,为学生配校车、发放用餐补助等。此外,保留了个别基点校和村小,做到应保尽保,杜绝随意撤并校点。
实施农村教学点调整、撤并,使各乡镇教学点的布局更加合理,有利于教学设施的改造提升。
2019年,湖南省新田县还有104个农村教学点,每校生均不足12人,教师不到2人,大部分教学点规模小、条件差、师资弱,成了全县教育质量的短板。
截至目前,新田县农村教学点优化整合为14个,停办的90个教学点改成幼儿园或留守儿童之家。全县共腾出教师125人,部分师资用于充实保留的教学点,专职教师走教改善“包班制”“一肩挑”状况,艺体类和综合实践等课程得以正常开设,学生能享受更好的教育,农村教学点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则挖掘部分闲置乡村学校校舍潜在价值,加强劳动教育资源整合开发。逐步配齐劳动技术教室、种植角、养殖园,丰富劳动教育资源。
目前,安定区开辟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12所,在原来一所乡村学校建设首个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3万余人次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
乡村学校、教学点撤并后,有的地方建设乡村寄宿制学校,为撤并学校所在乡镇学生提供学位兜底,为城区学校学位供给不足兜底,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学位兜底。
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孩子缺失亲子陪伴,缺失家庭教育,特别需要抚慰。对此,四川省旺苍县教育局为全寄宿制学校每校配备2—6名辅导陪伴老师,1名心理辅导老师,1名厨师,1名同伴妈妈,1名保安,每天开展2小时作业辅导和新课学习辅导,每周末安排4小时兴趣课。
教育资源有撤也有保。长沙教育学院院长孙智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新建学校质量不如撤并学校的,不能撤;当地群众对撤并学校不满意的,不能撤。农村学生的培养,不能只算经济账。”
本文链接:教育局长的改革成绩单:遏止县中塌陷,有序撤并乡村教学点http://www.llsum.com/show-4-13270-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经济大省,贡献不只在“大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