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政策接连出台,各地也积极布局相关产业,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各地在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又将带来哪些机遇?
各地加快产业布局
人形机器人是各地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点布局的产业方向之一。
2023年7月,上海傅利叶智能发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GR-1;2024年6月,上海开普勒探索机器人有限公司在中国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展示区上,展示了通用人形机器人“先行者K1”……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上海着力下好“先手棋”,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上海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注重人形机器人整机与大模型深度融合,加速实现具身智能。”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表示,2023年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其中,上海将人形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的新赛道,将加快人形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并运营开源开放社区,打造开源生态。上海市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小冬表示:“目前已经集聚近300家机器人创新企业,且以每年不低于20%的速度快速增长,接下来将打造上海市首批‘市区协同’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机器人及高端装备,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前不久,杭州市西湖区组织数百位海外留学人才、外国人才参观西湖区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云栖小镇等创新平台。在创新基地,球形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腿足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科研实验室成果,以及最新款仿生机器人“WuKong4”的惊艳表现,让参访团成员大开眼界;在云栖小镇,五八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为参访团介绍了大尺寸仿鸵构型双足机器人的研究进展……目前,该区全面启动5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按照“源头创新—要素支撑—成果转化—场景应用”的培育链路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前瞻布局共同支撑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
记者从浙江省经信厅了解到,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较为完整,覆盖整机、核心零部件、软件系统等主要环节,拥有核心企业70余家。9月份,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浙江省人形机器人整机年产量达到2万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浙江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好,整体上处于全国第一梯队。”浙江省经信厅未来产业处处长孙体忠表示,浙江将以整机制造为引领,推动整零布局协同化,以企业创新为主导,推动技术攻关体系化,以强链补链为核心,推动产业培育集群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多元化。
为抓住人形机器人产业机遇,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要着眼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战略需求,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开展整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攻关及工程化应用,推动机器人技术从“仿人”向“类人”演进,并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加速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同时,北京市区两级政府联动,加强创新要素的协同,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北京市经开区、海淀区、石景山区等区域也发布了相关行动计划,将人形机器人作为主导产业推动集聚发展。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9年起制定人形机器人五年规划,北京通过支持人形机器人整机平台研发,带动产业链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技术攻关,攻克了高扭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响应力控关节、减速器等核心部件。同时,支持建立创新联合体,相关成果已率先开展示范应用。
创新中心加速落地
前不久,2024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开跑,人形机器人“天工”在起点和终点为选手们“加油打气”,成为马拉松赛场上的“明星”。自2024年4月正式亮相以来,这款来自北京亦庄的全球首个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天工”已完成两次迭代,长高了、变壮了,也更聪明,具备了流畅的手眼协调、手眼交互等功能。“天工”的成长,是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天工”的娘家——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也在2024年10月正式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我们成立于2023年11月,初衷就是把创新中心打造成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团队,进而促进北京亦庄成为具身智能产业的集聚地,引领全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在全球快速落地。”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表示,升级为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后,创新中心将专注于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持续迭代推出标志性创新产品。
得益于多年的研发基础,创新中心所在的北京亦庄已形成包括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和应用等环节在内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目前,这里重点布局以创新中心为代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了以优必选等为头部的企业,智同精密、清能德创、灵足时代等关键部组件企业,基本形成了覆盖核心部组件、本体、应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
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家首个开源共创平台,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今年5月落地上海浦东,将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同时加快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研发。国地中心总经理许彬表示,国地中心目前正在建设一个能够容纳100个人形机器人进行智能训练的训练场,预期到2027年该训练场扩大到能够容纳1000个人形机器人训练。“未来,张江这个中心将是全国的人形机器人训练中心,一方面致力于加速技术迭代,另一方面也将为其他的人形机器人进行监测评估等。”许彬说。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0月,国地中心联合行业内头部企业和机构,发布全国首批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其中,团体标准《人形机器人分类分级应用指南》定义了人形机器人通用、结构、智能相关的术语名词,该标准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开发、生产、评估和应用推广。团体标准《具身智能智能化等级分级指南》规定了具身智能技术领域的智能化等级划分依据,该标准适用于具身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评估和应用推广。这些标准的发布,对我国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使行业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准可依,还将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更加有序地开展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避免非良性竞争和资源浪费,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在浙江,人形机器人产业不仅孕育在老牌的科技高地上,在山区县,相关的前沿布局也正在铺开。近日,一场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衢州市龙游县举行,首个“龙游产”通用型人形机器人——“游龙1号”亮相。禾川科技董事长王项彬表示,作为龙游智能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在编码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基本实现了技术自主可控,并吸引威仕喜、台钰精机等10余家上下游企业成链集聚,形成产业体系。
“近年来,龙游把谋划布局未来产业作为实现追赶跨越的主攻方向,依托禾川科技、浙工大生态工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及配套政策,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龙游县委书记祝建东表示,该县争取到2026年培育引进产业链标杆性企业10家以上,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到2030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长三角地区知名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部组件生产制造基地。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表示,面对新一轮人工智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上海将重点围绕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重要方向,发挥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配套完整优势,推动行业间的跨领域合作,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攻关;将集聚市区优势资源,加大示范应用拓展,开放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将加快创新生态培育,持续提升创新中心、开源社区等服务能级,打造全球开发协作网络,带动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年,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政策接连出台,各地也积极布局相关产业,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各地在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又将带来哪些机遇?
各地加快产业布局
人形机器人是各地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点布局的产业方向之一。
2023年7月,上海傅利叶智能发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GR-1;2024年6月,上海开普勒探索机器人有限公司在中国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展示区上,展示了通用人形机器人“先行者K1”……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上海着力下好“先手棋”,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上海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注重人形机器人整机与大模型深度融合,加速实现具身智能。”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表示,2023年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其中,上海将人形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的新赛道,将加快人形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并运营开源开放社区,打造开源生态。上海市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小冬表示:“目前已经集聚近300家机器人创新企业,且以每年不低于20%的速度快速增长,接下来将打造上海市首批‘市区协同’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机器人及高端装备,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前不久,杭州市西湖区组织数百位海外留学人才、外国人才参观西湖区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云栖小镇等创新平台。在创新基地,球形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腿足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科研实验室成果,以及最新款仿生机器人“WuKong4”的惊艳表现,让参访团成员大开眼界;在云栖小镇,五八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为参访团介绍了大尺寸仿鸵构型双足机器人的研究进展……目前,该区全面启动5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按照“源头创新—要素支撑—成果转化—场景应用”的培育链路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前瞻布局共同支撑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
记者从浙江省经信厅了解到,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较为完整,覆盖整机、核心零部件、软件系统等主要环节,拥有核心企业70余家。9月份,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浙江省人形机器人整机年产量达到2万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浙江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好,整体上处于全国第一梯队。”浙江省经信厅未来产业处处长孙体忠表示,浙江将以整机制造为引领,推动整零布局协同化,以企业创新为主导,推动技术攻关体系化,以强链补链为核心,推动产业培育集群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多元化。
为抓住人形机器人产业机遇,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要着眼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战略需求,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开展整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攻关及工程化应用,推动机器人技术从“仿人”向“类人”演进,并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加速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同时,北京市区两级政府联动,加强创新要素的协同,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北京市经开区、海淀区、石景山区等区域也发布了相关行动计划,将人形机器人作为主导产业推动集聚发展。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9年起制定人形机器人五年规划,北京通过支持人形机器人整机平台研发,带动产业链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技术攻关,攻克了高扭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响应力控关节、减速器等核心部件。同时,支持建立创新联合体,相关成果已率先开展示范应用。
创新中心加速落地
前不久,2024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开跑,人形机器人“天工”在起点和终点为选手们“加油打气”,成为马拉松赛场上的“明星”。自2024年4月正式亮相以来,这款来自北京亦庄的全球首个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天工”已完成两次迭代,长高了、变壮了,也更聪明,具备了流畅的手眼协调、手眼交互等功能。“天工”的成长,是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天工”的娘家——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也在2024年10月正式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我们成立于2023年11月,初衷就是把创新中心打造成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团队,进而促进北京亦庄成为具身智能产业的集聚地,引领全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在全球快速落地。”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表示,升级为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后,创新中心将专注于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持续迭代推出标志性创新产品。
得益于多年的研发基础,创新中心所在的北京亦庄已形成包括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和应用等环节在内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目前,这里重点布局以创新中心为代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了以优必选等为头部的企业,智同精密、清能德创、灵足时代等关键部组件企业,基本形成了覆盖核心部组件、本体、应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
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家首个开源共创平台,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今年5月落地上海浦东,将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同时加快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研发。国地中心总经理许彬表示,国地中心目前正在建设一个能够容纳100个人形机器人进行智能训练的训练场,预期到2027年该训练场扩大到能够容纳1000个人形机器人训练。“未来,张江这个中心将是全国的人形机器人训练中心,一方面致力于加速技术迭代,另一方面也将为其他的人形机器人进行监测评估等。”许彬说。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0月,国地中心联合行业内头部企业和机构,发布全国首批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其中,团体标准《人形机器人分类分级应用指南》定义了人形机器人通用、结构、智能相关的术语名词,该标准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开发、生产、评估和应用推广。团体标准《具身智能智能化等级分级指南》规定了具身智能技术领域的智能化等级划分依据,该标准适用于具身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评估和应用推广。这些标准的发布,对我国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使行业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准可依,还将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更加有序地开展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避免非良性竞争和资源浪费,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在浙江,人形机器人产业不仅孕育在老牌的科技高地上,在山区县,相关的前沿布局也正在铺开。近日,一场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衢州市龙游县举行,首个“龙游产”通用型人形机器人——“游龙1号”亮相。禾川科技董事长王项彬表示,作为龙游智能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在编码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基本实现了技术自主可控,并吸引威仕喜、台钰精机等10余家上下游企业成链集聚,形成产业体系。
“近年来,龙游把谋划布局未来产业作为实现追赶跨越的主攻方向,依托禾川科技、浙工大生态工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及配套政策,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龙游县委书记祝建东表示,该县争取到2026年培育引进产业链标杆性企业10家以上,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到2030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长三角地区知名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部组件生产制造基地。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表示,面对新一轮人工智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上海将重点围绕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重要方向,发挥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配套完整优势,推动行业间的跨领域合作,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攻关;将集聚市区优势资源,加大示范应用拓展,开放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将加快创新生态培育,持续提升创新中心、开源社区等服务能级,打造全球开发协作网络,带动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链接:人形机器人加速奔跑http://www.llsum.com/show-2-9992-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河南:以科技创新点燃乡村全面振兴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