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我国实现3000℃极端环境下的超高温应变场测量

2024-07-10 17:51:43 来源: 中国科技网

记者7月9日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宜彬教授团队获悉,该团队首次利用自主研发的紫外-数字图像(UV-DIC)系统在超高温极端环境应变场测量领域实现了3000℃环境下的成功测量。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无损检测领域的权威杂志《无损检测与评价国际》上。r0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此前,在超高温极端环境应变场测量领域一直缺乏有效测量表征手段,主要难点包括:一是超高温热辐射导致测量图像过度曝光,无法表征;二是使用中性密度、蓝光、偏振等多组滤光片,导致测量步骤繁琐,表征成像效果欠佳;三是作为变形信息载体的散斑在超高温中容易脱落,导致测量失败,无法表征。r0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该文章通讯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山实验室助理研究员董亚丽表示,研究人员利用紫外-数字图像(UV-DIC)系统,仅用单个紫外滤光片就有效抑制了3000℃热辐射,同时开发了以碳化铪粉末为散斑材料的超高温散斑制备工艺,最终在3000℃环境下成功测量了石墨热膨胀系数,并清晰记录了被测对象从室温到3000℃的高质量图像。r0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该成果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山实验室联合研发。“以上难点在紫外-数字图像相关的应变场测量方法中均被很好地解决,该测量方法能够有效、准确测量热端部件在超高温极端热力耦合条件下的热变形,对于助力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李宜彬说。r0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记者7月9日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宜彬教授团队获悉,该团队首次利用自主研发的紫外-数字图像(UV-DIC)系统在超高温极端环境应变场测量领域实现了3000℃环境下的成功测量。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无损检测领域的权威杂志《无损检测与评价国际》上。r0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此前,在超高温极端环境应变场测量领域一直缺乏有效测量表征手段,主要难点包括:一是超高温热辐射导致测量图像过度曝光,无法表征;二是使用中性密度、蓝光、偏振等多组滤光片,导致测量步骤繁琐,表征成像效果欠佳;三是作为变形信息载体的散斑在超高温中容易脱落,导致测量失败,无法表征。r0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该文章通讯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山实验室助理研究员董亚丽表示,研究人员利用紫外-数字图像(UV-DIC)系统,仅用单个紫外滤光片就有效抑制了3000℃热辐射,同时开发了以碳化铪粉末为散斑材料的超高温散斑制备工艺,最终在3000℃环境下成功测量了石墨热膨胀系数,并清晰记录了被测对象从室温到3000℃的高质量图像。r0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该成果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山实验室联合研发。“以上难点在紫外-数字图像相关的应变场测量方法中均被很好地解决,该测量方法能够有效、准确测量热端部件在超高温极端热力耦合条件下的热变形,对于助力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李宜彬说。r0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本文链接:我国实现3000℃极端环境下的超高温应变场测量http://www.llsum.com/show-2-7484-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中国科学家发现针灸可改善阿片类药物成瘾

下一篇: 陆地观测卫星助力灾害救助

热门资讯

  • 我国科研团队揭示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致病机制

    记者3月18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郑海学教授团队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ASFV)在猪体内感染的靶细胞,以及在靶细胞内延长感染的机制

  • 什么是“时空连续体”?

    英国“我超爱科学”网站1月1日刊登题为《什么是“时空连续体”?》的文章,作者是斯蒂芬·伦茨,内容编译如下:“时空连续体”(space-time continuu

  • CRISPR能消除培养细胞中艾滋病病毒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证明,利用最新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能消除实验室中受感染细胞内所有艾滋病病毒(HIV)的痕迹,为治愈

  • 专家:警惕常见睡眠认知误区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平均睡眠时长6.75小时,平均在零点后入

  • 科学新发现丨有史以来最大的三维宇宙地图发布

    根据《天体物理学杂志》的最新报道,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利用欧洲空间局的盖亚(Gaia)太空望远镜收集的数据,创建了迄今为止最庞大的三维宇宙地图。该地

  • 我国建立“天-空-地-深”一体化铀矿勘查技术体系

    记者3月21日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地研院)获悉,该院自1959年成立以来,在天然铀保障、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核遥感技术与应用、分析测试等领

  • 植物避盐性的关键基因被发现

    记者3月21日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韩毅教授课题组与国内外专家合作,发现了植物避盐性的关键基因。该研究对于提高植物耐盐性,帮助盐碱

  • AI伴侣能否带来亲密关系

    自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的“触角”已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人工智能+情感”的赛道正悄然崛起。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多款较为成熟的AI伴侣应

  • “婴儿香”原来是真的香

    所谓香喷喷的婴儿,到底是源于人们的爱意,还是说确有其香?《通讯·化学》21日一项小型研究首次分析了婴儿和青少年体味化学组成的差异。研究显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现第六大植物激素的首个运输蛋白

    在日常生活中,隧道可以帮助人们翻山越岭。在植物细胞内,当内部物质穿过细胞膜时,往往也会通过类似的“隧道”。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孙林峰

  • 英国2026年试飞电动“飞的”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3月18日报道,根据英国政府的新航空计划,首批电动飞行出租车将于2026年试飞。周一发布的《“飞行未来”行动计划》为飞行出

  • 首批未来产业创新成果惊艳亮相

    全球首台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生物反应器、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6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深海可燃冰探采重载作业机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