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
作为全球科技风向标之一,中关村论坛上,AI应用涌现。
随处可见的人形机器人、数字人、AI大模型衍生产品,给产业和资本带来想象空间。多位受访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即便当下有泡沫,但‘为预期买单’的整体趋势没有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人形机器人与量子计算的“诗和远方”,数字人技术作为AI大模型落地路径之一,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
近期,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公布,京东科技人工智能团队以“多模态交互式数字人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摘下奖项。
“多模态交互式数字人技术集语音、语义、形象等多模态技术于一体,存在诸多的技术挑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前沿技术领域。”京东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京东科技人工智能团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一是,提出了低成本、高保真人体建模技术,解决了人体建模成本高、观感差难题;二是,提出了语义一致多模态应答技术,解决了多模态语义难对齐、应答弱难题;三是,提出了多模态自然化行为生成技术,解决了多样化行为难协调、交互假难题。”
“数字人其实也是新一代生成式AI的典型代表,并且已经在产品端带来显著变化。”京东言犀数字人团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于黄仁勋的初代数字人,京东已经通过语音合成大模型LiveTTS及通用数字人大模型LiveHuman,将数字人的成本降低了好几个数量级。
据介绍,在电商直播行业,言犀数字人成本是真人直播的1/10,支持24小时不间断直播,平均带来30%转化提升,目前,超9000家品牌选择言犀数字人带货,GMV增量超140亿元。
尤其是言犀数字人宣布接入DeepSeek后,已有200余家品牌正在使用DeepSeek辅助生成数字人直播脚本,文案参考率达到90%。
该负责人透露,言犀团队计划今年推出“千人千面”数字人,基于用户喜好进行个性化交互。
另有市场消息显示,京东已切入具身智能领域,侧重家用场景,现已成立相关业务部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京东的知情人士处确认,京东非常重视人工智能、自动化以及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内部也有多支团队布局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的研发。
本文链接:“AI打工人”成本已降90%http://www.llsum.com/show-2-11661-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