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我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高约束模式“高质量燃烧”。经历过“亿度千秒”考验的EAST,历时两个多月的停机维护,已经做好了迎接新挑战的准备。预计4月初,它将开展新一轮物理实验。3月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10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EAST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千秒量级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入选其中。
“亿度千秒”的实现难在哪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普主管蔡其敏表示,1亿摄氏度的高温,相当于太阳核心温度的6倍,装置要在上千秒的周期内,稳稳地关住这团“火”,这是极大的考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自2006年EAST建成运行以来,科研团队已经开展了超过15万次的等离子体运行实验。这个形如“巨罐”的装置,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身,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将“太阳的能量”稳稳关在其中。
近年来,该团队的重要突破不断,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实现了从30秒、60秒、100秒到400秒,再到如今的1000秒。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使我国在稳态高参数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磁约束聚变工程技术攻关等方向上走到了世界前列。
核聚变被认为是打开“能源自由”之门的钥匙。若可控核聚变真的成为现实,人类将拥有一座永不枯竭、零污染的“发电站”,实现能源的高效产出。但一座聚变电站的“门槛”相当高,聚变装置的运行至少要达到数千秒量级。此次成功冲击千秒大关,标志着EAST将聚变能源的研发进程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很快,EAST就将开启新一轮实验的征程,继续向新的聚变科学难题发起冲击。现在,下一代“人造太阳”的建设也已经启动,前不久,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系统研制水平及运行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5年1月,我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高约束模式“高质量燃烧”。经历过“亿度千秒”考验的EAST,历时两个多月的停机维护,已经做好了迎接新挑战的准备。预计4月初,它将开展新一轮物理实验。3月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10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EAST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千秒量级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入选其中。
“亿度千秒”的实现难在哪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普主管蔡其敏表示,1亿摄氏度的高温,相当于太阳核心温度的6倍,装置要在上千秒的周期内,稳稳地关住这团“火”,这是极大的考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自2006年EAST建成运行以来,科研团队已经开展了超过15万次的等离子体运行实验。这个形如“巨罐”的装置,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身,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将“太阳的能量”稳稳关在其中。
近年来,该团队的重要突破不断,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实现了从30秒、60秒、100秒到400秒,再到如今的1000秒。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使我国在稳态高参数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磁约束聚变工程技术攻关等方向上走到了世界前列。
核聚变被认为是打开“能源自由”之门的钥匙。若可控核聚变真的成为现实,人类将拥有一座永不枯竭、零污染的“发电站”,实现能源的高效产出。但一座聚变电站的“门槛”相当高,聚变装置的运行至少要达到数千秒量级。此次成功冲击千秒大关,标志着EAST将聚变能源的研发进程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很快,EAST就将开启新一轮实验的征程,继续向新的聚变科学难题发起冲击。现在,下一代“人造太阳”的建设也已经启动,前不久,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系统研制水平及运行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文链接:实现“亿度千秒”后,“人造太阳”下月又将迎来新一轮实验http://www.llsum.com/show-2-11558-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解读人类基因组的“超清显微镜”问世!
下一篇: 2025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