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3月26日电 (薛宇飞)“从安全性讲,最前沿公司的无人驾驶技术是人驾驶安全性的10倍左右。无人驾驶目前已经开始商用,但要大规模推出还需要四五年时间。推出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不仅是技术因素,还有人为因素,比如政策、法规、基础设施等。”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对中新经纬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中新经纬 薛宇飞 摄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对于过去一年人工智能取得的进步,张亚勤说:“今年以前,我们没有想到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AI已经走向AI Agent(智能体)阶段。同时,DeepSeek也给行业带来震撼,我认为,这是ChatGPT推出以来在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系统性、规模性的创新,也是中国对全球的重要贡献。”
张亚勤称,还有一个趋势是,AI已经从信息智能走向物理智能,特别是无人驾驶、机器人等,也走向生物智能,如人脑接口、生物体大模型等。他认为,无人驾驶是具身智能最大的应用,也是第一个可以真正能够落地的方向,而人形机器人还需要更长时间。
他也谈到了AI Agent大规模应用后的安全风险问题。他称,相关安全风险至少要增加一倍。智能体是很好的技术,能够自我规划、学习、试错并达到目的,它是非常好的工具,但它本身也会带来很大的风险,这里面有很多未知的因素。中间的路径是不可控的,智能算法并不完全是“黑盒子”,但很多东西并不清楚其中的机理,所以会带来风险。
“一种是可控性风险,一种是被坏人所利用的风险,所以,整个安全风险增加了。另外,我认为,对智能体需要设置一些红线,比如智能体不能自我复制。能力越大,带来的风险越高,特别是AI从信息智能到物理智能再到生物智能,风险会增加很多倍。”张亚勤说。
张亚勤还表示,人工智能很重要,但很多重要问题还需要人来做最终的决策。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薛宇飞: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
本文链接:博鳌对话|张亚勤:无人驾驶大规模推出还需四五年时间http://www.llsum.com/show-2-11538-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