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该报告聚焦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变化趋势,以及全球大学颇具启发性的实践,旨在给正在探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高校带来启发。
2023年国内高教趋势主要包括:
急速膨胀的高校机构掀起“瘦身”潮。据不完全统计,2022~2023年,已有包括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以及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等地方高校启动内设机构改革和调整。
学部建设之风吹到地方高校。2023年至少有14所高校成立新学部,目前已有超40所“双一流”高校进行了学部制改革。
各地大力度撤销停招过热专业。例如,在近两年“从教热”带动“师范热”的背景下,多地在专业动态调整中主动给教育类专业“降温”,尤其值得关注。
专硕三年成新规。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较2023年减少了36万人,这是自2015年以来考研报名人数的首次下跌。
财政依赖是问题,高校找钱成必须。研究指出,样本地方高校收入最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其后是学费、住宿费等非税收入,科研收入和其他创收收入合计占比不足两成,存在办学经费来源过于单一的风险。
2023年国际高教趋势主要包括:
大学撤销使用禁令,拥抱ChatGPT。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包括牛津、剑桥、哈佛在内的多所全球顶尖大学相继撤销ChatGPT使用禁令,但随之而来的学术诚信、数据及隐私安全问题亦需探寻解决之法。
AI自适应学习崛起。人工智能驱动的自适应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实用性和便捷性的学习体验,同时也将不断优化其学习路径,提高其学习效果并改善学习体验。
关停潮下大学变革“吸金”模式。如创新学术项目、使收入来源多元化、加强对非传统学习者的关注以谋求发展,以应对将至的“入学悬崖”。
“大学无用论”再起,对大学价值的质疑加剧。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在2020~2021学年调查发现,44%的英国在读大学生认为课程价值很低,这一比例是上一学年的两倍左右……
重塑归属感,成疫情后优先事项。全球范围内多所高校的领导者均认为,疫情后帮助学生重返成功的过程中,重塑归属感是关键。疫情期间学习的孤立经历将“归属感”重新推到了大学的最前沿。
本文链接:《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发布http://www.llsum.com/show-11-1970-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