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深海矿产资源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在多金属结核成矿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杂志:海洋卷》(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
多金属结核的锇同位素组成与海水锇同位素演化曲线。研究团队供图
该研究通过对西太平洋研究区的多金属结核进行深入分析,成功获取10层样品的锇同位素组成,这些数据与海水锇同位素演化趋势高度一致。这一结果不仅为研究区结核建立了年代学框架,而且确定了该结核的初始生长年龄大约为3600万年。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的结核生长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极底流形成之初。
据介绍,研究团队根据结构和关键金属的分布,将研究区多金属结核由内而外可划分为三个层序。结核早期生长阶段表现出富锰、硅含量和高锰/铁比值,反映了早期纬度低、生物生产力高的条件下的成岩驱动作用。早中新世之后,结核的化学组成开始过渡为水成成因特征。最后的矿化阶段表明,环境稳定,底流活动弱,形成了致密的水平状水成铁锰纹层。
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正高级工程师任江波表示,该研究加深了对研究区多金属结核形成、演化以及海洋历史变迁的认识。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9/2024JC021287
本文链接:多金属结核成矿机制研究获新突破http://www.llsum.com/show-11-1471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冬瓜MYB基因参与调控耐盐胁迫研究获进展
下一篇: 第五届中法学者高端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