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牛振川研究员和团队利用北京和西安市树轮放射性碳同位素(14C)近20年序列的年际变化,建立识别城市碳达峰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通常科研人员通过“自下而上”的统计方法来获得碳排放量,进而判断是否达峰; 但统计方法有不确定性,在城市尺度可达50–250%。 城市是碳排放的热点,超过70%的碳排放集中在城市区域。 除了统计方法如何来判断一个城市的碳排放是否达峰?
14C是定量区分大气CO2化石来源与生物来源最准确的示踪剂,可用于示踪碳排放。 研究表明,近20多年大气Δ14CO2值的年际变化主要受碳排放影响,与其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树木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 进而将大气14CO2的年际变化保存到年轮中。 因此,树轮Δ14C序列的年际变化可以反应碳排放量的变化。
团队利用北京和西安市树轮Δ14C近20年序列的年际变化,通过扣除本底14C的影响,发现北京市当地Δ14C的最低值在2010年,西安市当地Δ14C的最低值在2013年,这与统计数据显示的北京市和西安市的碳达峰时间相吻合。 此外,该研究还通过分析树轮Δ14C年际差变化的转折点,进一步确定了碳达峰时间,也与清单的碳达峰时间相吻合。 这些吻合表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可服务于我国当前的碳达峰评估。
相关论文信息: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4c06041
本文链接:科研人员通过树轮放射性碳同位素建立识别城市碳达峰新方法http://www.llsum.com/show-11-14217-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科普丛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