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吴旭干团队历经8年多培育而成的白玉蟹,迎来了首个“量产”季。约20万只又白又肥的大闸蟹“显眼包”,陆续“登陆”江浙沪市场。据估计,这批白壳大军要满足上海乃至全国庞大的大闸蟹消费市场,仍属于“限量”款。
白玉蟹。图片由上海海洋大学提供
2016年春天,团队在上海崇明和江苏兴化首次发现白壳蟹种,挑选到崇明科研基地进行成蟹养殖,当年秋天筛选到141只亲本蟹(母蟹105只+公蟹36只),构建育种基础群体(F0代),在如东基地交配和繁殖。经过连续四代选育获得第四代(F4代)白玉蟹,2024年春天,团队挑选50万只白玉蟹蟹种分别在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进行规模化试养。这批“F4”代,便是今年大量走向消费者餐桌的首批白壳蟹。
吴旭干回忆:“2023年,我们投入了4万只白玉蟹蟹种在上海崇明和浙江湖州进行试验性养殖,期待会有2万只成蟹供应市场,但示范基地把白壳蟹和常规绿壳蟹放在同一池塘中混养,白玉蟹在池塘中成为‘显眼包’,蜕壳后很容易被常规绿壳蟹发现并蚕食,导致最终达到上市质量的不到1000只。可想而知,去年的白玉蟹真是‘千金难求’。”
从141只到20万只,白玉蟹的价格有所回落,也意味着白壳大闸蟹繁殖和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今年,白玉蟹不仅在长三角地区进行试养,已经试养到山东、新疆、宁夏和河南等地,成蟹合计养殖面积500亩左右。
本文链接:历经8年,大闸蟹“显眼包”首次量产上市http://www.llsum.com/show-11-11061-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小记者行探寻古籍典藏里的“何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