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一群研究生种葡萄,这可是个稀罕事。
“当时说要来一帮研究生陪我们种葡萄,大家伙都不相信,肯定待不了两天就走了。”辽宁省营口市红旗镇胜台村村口,一个村民满脸笑容,“没想到都三年了,来了一波又一波学生,在村里盖了房子、搭了大棚,现在我们有问题直接去找他们,特别方便。”
他们是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的学生,也是红旗镇胜台村“葡萄科技小院”的建设者。在这座距离学校240公里的小院里,这帮学生都在忙些什么?
“小院青年”的进与退
“刚听说科技小院的时候,我以为类似于只专注做实验的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2022级研究生张雪婷告诉记者,“来了之后才发现大有不同,不光要忙课题,还得种葡萄、管大棚、做科普。”
坐落于胜台村的“葡萄科技小院”是辽宁省首家科技小院,由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营口市气象局等八家单位合作,2021年7月正式揭牌成立,服务当地葡萄种植面积4000亩,发展葡萄农户500家。
“就算坐高铁回学校,也得要一个半小时,所以平时我们吃住都在村里。”张雪婷说,2022年春季她考上沈阳农业大学的研究生,7月份跟导师课题来科技小院实习,“一般我们在入学前会先来这儿实习,初步了解情况,研一回学校集中上课,等暑期结课后就来正式报道,整个研二都在科技小院里工作。”
只有等12月葡萄下架越冬时,他们才有空休息,回家过年。由于村里路况不好,上下班只能乘坐政府统一组织的“班车”,平日里无论风吹雨打,他们都得起个大早,才能保证八点半准时“打卡”上班。
葡萄科技小院的六名研究生(赵宇彤摄)
“我们既要做自己的课题,管理小院里的葡萄示范棚,收集测定数据,每隔两天还要走访农户,观察他们的葡萄长势,收集‘疑难杂症’,统一汇总、定期回访。平时还得定期组织各种培训和科普活动。”张雪婷告诉《中国科学报》,此外,每天还有不少村民主动到科技小院寻求帮助。
然而,这群学生并不是“百科全书”,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虚心向“土专家”寻求帮助。“胜台村有四十多年种植葡萄的历史,这里的村民经验非常丰富,很多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得问问他们的建议。”张雪婷说。在进与退间,科技小院的学生和村民实现了共同成长。
葡萄也有“管家”?
2023年12月,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鲅鱼圈葡萄赫然在列。
营口市鲅鱼圈红旗镇处于北纬40.23度,这里是葡萄生长的黄金地带,属于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适中,光照充足,土壤类型以壤土为主,土质疏松,非常适宜葡萄生长。
然而,葡萄的果皮组织极为脆弱,大风、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都会造成“毁灭性打击”。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决定了农户的“生计”,怎样不让大家一年的辛苦打了“水漂”?
除了葡萄科技小院师生努力探索外,营口市气象局也积极参与,为葡萄种植“保驾护航”。
作为葡萄科技小院的共建单位,营口市气象局在试验基地棚内外建了两套智能化实景农田生态监测站,实时监测、显示设施棚内、外温度、湿度、地温、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等气象要素。此外,基于观测数据,营口市县气象部门还围绕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与预报、最低气温预报及预警技术等内容开展四项省级科研课题研究,探索葡萄种植中的气象“黑科技”。
葡萄科技小院内农田小气候站(赵宇彤摄)
此外,营口市气象局还为农户提供提供了从葡萄出土上架到采收销售的全产业链气象服务。“我们种葡萄说白了就是‘靠天吃饭’。”胜台村一位农户告诉记者,“每天他们(营口市气象局)都发预警,而且预测特别准,说今晚下雨,真就能下雨,问问题也立马有回复,真是帮了大忙。”
“我们就像‘管家’,既为科技小院的科研提供帮助,也要借助‘直通式’气象服务,提前监测暴雨、大风、冰雹、暴雪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减少灾害性天气带来的损失。”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陈杰说,“我们还不断精进工作,编制了营口市地方标准《露地葡萄农业气象服务技术规程》,让气象服务更标准化、系统化。”
为更好普及气象知识和葡萄生产技术,气象部门还联合科技小院定期组织科技大讲堂、科普培训和流动课堂。不少时候,红旗镇其他村的村民也都特地赶来听课。
后发者的“逆袭”
截至2024年5月,全国已建成1800多家科技小院。在全国科技小院大会上,有50家科技小院从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典型工作案例,辽宁鲅鱼圈葡萄科技小院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拉长时间线,就会发现葡萄科技小院绝不算“首发阵营”。“自2009年河北曲周成立我国第一个科技小院以来,截至2021年,全国已有700多家科技小院,相较而言,我们起步比较晚。”刘侯俊说,“但这让我们能充分学习借鉴其他优秀科技小院的先进经验。”
科研攻关的同时,葡萄科技小院还扛起了促进葡萄种植绿色转型的重任。“红旗葡萄虽然品质好,但却常面临病虫害的侵扰。”刘侯俊告诉记者,“我带学生们长期走访调研,观察测定土壤,才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不合理施肥。”
原来,不少农户为了提升产量,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内氮磷钾元素含量严重超标。找到“病症”后,科技小院立马行动,在小院的示范棚内积极开展化肥减量的对照试验,不但能提升葡萄品质,也将带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正在测定数据的科技小院师生(受访者供图)
目前,葡萄科技小院已取得多项显著成果。培养研究生6名,申请发明专利1项,累计发表葡萄管理技术文章20余篇,此外,组织科普活动10余次,为农户发放百余册高质量农业科技科普资料,还开设了多门葡萄种植技术课程,培养科技农民5名。
然而,在刘侯俊看来,葡萄科技小院还面临很多问题。一方面,当地农户种植经验丰富,追求高产,忽略品质提升,提质增效技术推广较困难;另一方面,现在葡萄科技小院师生专业较单一,有时难以处理农户提出的复杂实际问题。
面向未来,葡萄科技小院将探索科技小院3.0+版本,通过科技小院集群,创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协同机制,擦亮“红旗葡萄”金名片。
本文链接:研究生进村种葡萄?这些年轻人决定“自找苦吃”http://www.llsum.com/show-11-10155-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新疆三峡”:解千年水患,养万顷良田
下一篇: 这个暑假,他们化身“天气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