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赵晓晨 实习生侯若琳 佛山报道
2025年,人工智能正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关键力量。广东省正在全面推进青少年 AI 综合素质教育,积极抢占未来人才培养高地。作为制造业大市与创新发展前沿阵地,佛山市主动担当、先行先试,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为全省乃至全国青少年AI教育发展提供“佛山方案”。
4月10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 (试行)》等“2+1”方案,在全国率先构建系统化师生AI素养框架,为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提供系统化、可操作的实施路径。广东多地纷纷行动,积极将人工智能素养培育融入青少年成长教育体系。
在全省积极探索的浪潮中,佛山的实践尤为亮眼。早在“2+1”方案发布前,佛山市禅城区首次发出《青少年AI创作版权倡议》,呼吁青少年成为"原创精神的践行者、自身权益的守护者、文化传播的破壁者以及技术伦理的思考者",并开启“我和AI的N种可能”系列实践活动。活动涵盖“AI绿书签”青少年艺术创作、青少年AI科幻写作、青少年AI创想家行动等多个项目,由禅城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版权局共同举办,从3月起持续全年。
4月8日,禅城区举办“我和AI的N种可能”暨“AI绿书签”青少年艺术创作实践活动的首场教师培训会,吸引超300名教师参与。培训聚焦AI工具在教育场景中的创新应用,特别关注AI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与法律挑战,建议采用“AI还原老城建筑”“数字版木版年画”等实践课题,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本土文化认同感。
活动还邀请佛山市版权保护协会讲师针对“AI技术不断迭代更新的背景下,AI生成内容版权问题日益凸显”的困境,结合国内外经典判例深入剖析了AI生成内容的法律保护要点,为师生提供使用AI进行内容生产过程避免侵权的实用技巧。
禅城的实践精准呼应"2+1"方案所强调的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目标——即提升全体学生在“人智观念、技术实现、智能思维、伦理责任”四大维度的人工智能素养,而非单一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同时通过"AI+文化""AI+城市"等特色课题,实现跨学科教学与本土文化传承的结合。
统计显示,目前佛山已组建19个“人工智能+”理论研究共同体、119个创新共同体、约500个实践共同体、3000余个应用共同体,覆盖教师数达30000余人。
此外,佛山各区多点开花、协同推进。三水区于2024年7月举办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活动,500余名学生通过开放共享平台,深入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顺德区陈村镇在同年12月举办国际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广东省选拔活动,350余名选手在创意拼装、编程等四大赛项中同台竞技,激发创新活力。
在人工智能重塑未来竞争格局的当下,青少年AI教育不仅关乎技术能力培养,更关系到创新责任与伦理边界的引导。佛山积极实践、立足本土、多方联动、系统推进,探索青少年AI综合素质教育创新之路,为培养具备全方位素养的人工智能人才奠定基础。
本文链接:从工具应用到规则启蒙,佛山禅城以“AI绿书签”破题青少年AI素养培育http://www.llsum.com/show-1-40304-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最新进展:强飑线已到韶关、清远,今日将给全省带来雷雨大风
下一篇: 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