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俊 周頔 实习生 崔嘉豪 北京报道
当前我国平台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数字平台发生了怎样的变革,新趋势对治理模式提出哪些新要求?11月30日,在“数字平台变革的新特征与新趋势”主题探讨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辛勇飞给出了他的回答。
辛勇飞指出,我国平台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明显好转。截止9月底,我国价值超十亿美元平台企业共107家,市场规模2.2万亿美元,较上年底增长14.2%。
在数字平台的智能化变革进程中,人工智能和数字平台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数字平台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工智能技术为数字平台带来新的增长空间,也驱动着平台模式的变革。 加快推动数字平台进入智能化驱动的第五代平台模式,数字平台的定位和边界会发生新的变革,有可能会带来对传统平台的解构。在这种情况下,辛勇飞认为,应当采取分级分类治理、多元治理、生态治理的手段,形成与平台经济发展特征相适应的治理模式,为平台创新发展留出充足空间。
我国平台经济发展好转 市值超十亿美元平台企业共107家
中国数字平台企业整体情况如何?会上,辛勇飞分享了一组数字:2024年三季度,我国平台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明显好转。截止9月底,我国市值超十亿美元平台企业共107家,市场规模2.2万亿美元,较上年底增长14.2%。其中价值超百亿美元平台企业共24家,较上年底增加2家。价值规模共计2万亿美元,较上年底增长22.1%,占全球百亿美元以上平台企业规模的12%。但对比来看仍处于与美差距拉大的状态,美国百亿美元以上平台企业价值规模与中国的比值在7倍左右。
经营业绩方面基本保持稳健增长,前三季度包括腾讯在内的市值前十平台企业总营收增长了11.3%,增速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同时技术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十家平台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上年同期增长2.7个百分点。另外,科技领域的投资比重也在提升,前三季度十家平台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比重达36%,同比增长了24个百分点。
分领域来看,我国十亿美元以上平台企业中,电子商务平台数量最多,共有31家;其次是数字媒体、金融科技、物流、社交网络、医疗健康,以上六个领域占全部超十亿美元平台数量的75%。从市值变化来看,有七个领域较上年底实现正增长,其中本地生活领域增长率最高,达106.5%,社交网络增长46.7%,在线旅游增长42.7%。七个领域出现负增长,其中,医疗健康下降35.5%,在线教育下降22.5%,物流下降16.5%。
数字平台将成为AI主要推动力 AI也拓展数字平台增长空间
全球人工智能进入新一轮技术创新的爆发期,数字平台能发挥哪些作用?
辛勇飞认为,数字平台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工智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构建更大规模、更加复杂和通用的智能系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分工体系。掌握着大数据、大算力的数字平台是人工智能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已成为大模型领域的前沿引领者,我国的头部平台企业发布的大模型也在加快迭代升级。”辛勇飞指出, 例如,腾讯新一代混元大模型性能提升50%,部分中文能力追平GPT-4,2024年5月上线面向C端的混元大模型APP“腾讯元宝”,目前已经迭代到2.0,并且马上要上线视频生成能力。百度文心大模型累计用户规模达3亿,2024年上半年用户日均提问量增加78%,推理性能相比一年前(2023年4月)提升105倍。
从另外的视角来看,辛勇飞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也为数字平台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广、扩散快、渗透强,蕴含着巨大发展空间。”
自OpenAI去年11月推出ChatGPT仅两个月后,其月活用户已突破1亿,成为互联网发展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
同时,大模型在能源、汽车、政务、交通、金融等诸多领域的产业需求也呈现爆炸式增长,全新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迅速涌现,为平台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动力源泉。
辛勇飞指出,从企业财务表现看,AI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有效推动了头部平台企业营收增加。腾讯、阿里、百度的财报数据显示AI应用在互联网搜索、广告服务、云服务、内容生成等领域发挥显著带动作用,推动2024年上半年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国外方面,微软、谷歌、亚马逊财报显示,营收增速均超10%,AI云服务、AI助手及AI广告投放带动营收增加。
除了推动数字平台财务数字增长,人工智能技术也驱动着平台模式的变革。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平台核心业务模式经历了门户模式、搜索模式、社交模式,再到“数据+推荐算法”下的第四代平台模式,技术发展一直驱动着平台业务模式变革。
辛勇飞指出,进入到智能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始推动形成新的服务模式、新的交互方式、新的创作方式等,将加快推动数字平台进入智能化驱动的第五代平台模式,数字平台的定位和边界会发生新的变革,有可能会带来对传统平台的解构。
一方面,各种智能助手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手机上许多APP的功能。尤其是随着智能体和推理模型的发展,将极大提高人工智能完成任务的能力,通过整合各项分散化、个性化服务,成为新的中心化的流量入口。另一方面,未来除了AI手机,还会有更多新型智能终端的出现,可能形成智能终端+智能体的服务模式,后台为各种模块化和个性化的业务,从而形成新的产业组织形态。
传统平台模式解构 应采取分级分类、多元生态共治新治理模式
传统平台模式解构,新的平台模式出现,会给治理带来哪些挑战?
辛勇飞提出“分级分类治理”的治理方法。他从平台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平台的核心功能主要是匹配双边或多边市场,扮演了信息壁垒打破者与重构者的双重角色。数字时代把平台的功能进一步放大,使数字平台成为数字经济最重要最突出的一种产业组织方式。进入算法驱动的第四代平台,社交时代的去中心化逻辑转变为算法时代的再中心化逻辑,平台在数据、流量等资源聚集和再分配上的权力大大增加,平台中心化地位凸显。
出于对智能时代流量入口将进一步集中、市场中心化趋势将更加突出的预测,辛勇飞指出,要进一步明确、优化和细化分级分类的治理思路,抓住少数具有人工智能基础模型开发能力、算力提供能力的头部平台为关键主体,因为它们对资源和市场的掌控力可能将更加巩固;抓住事前、事中、事后等关键环节,根据治理对象特点分类分级的设置有针对性的责任义务;抓住安全、垄断等关键问题,因为这些是规则底线和红线。在此之上形成与平台经济发展特征相适应的治理模式,为平台创新发展留出充足空间。
从产业视角来看,新技术发展下产业链条延伸的特征也是治理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前,平台企业既是算法开发者,同时结合自身行业特征对算法进行优化,并对外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辛勇飞表示,但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动下,数据集建设、算力供应、基础模型开发、行业模型调优、智能应用提供等各环节出现分化,可能由不同企业分别提供服务。另外在Web3.0模式下,隐私保护也将由平台企业自身解决变为由数据托管方等第三方提供解决方案。再比如,伴随元宇宙发展,创作者经济将提升下游市场主体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由此,辛勇飞指出,各项新技术均驱动互联网行业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分工,平台企业可能不再是产业生态的唯一主导者。从治理思路角度,除了压实平台责任,还需更加重视和丰富多元共治,根据不同主体在产业中的分工、作用不同,设计更为科学、与时俱进的责任划分机制和多元共治体系。
从治理手段上,也对“以技治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治理主体对技术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如人工智能治理中的红队测试、价值对齐,Web 3中的差分隐私、零知识证明等治理工具均对行业管理部门的技术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更加需要专业技术团队角色的加入。
“治理维度不仅要关注企业主体和行为,可能还要更加关注新技术新应用对经济社会外溢效应,加强前瞻性跟踪研究,通过建立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来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出现,促进平台经济实现健康发展。”辛勇飞表示。
此外,对于迈入无人区的技术创新,辛勇飞认为,需要找到适合国情的新模式,形成较好的价值创造和探索,有些地方可采取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先试错,鼓励探索创新的环境非常重要。
本文链接:辛勇飞:人工智能驱动平台新变革 应大力鼓励价值创造和探索试错http://www.llsum.com/show-1-30631-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