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 实习生刘梦生 上海报道 扩大优质商品进口能够优化供给结构、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消费升级,进一步激发国内消费市场活力。11月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闭幕。按一年计,第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800.1亿美元,较上届增长2.0%。
内需是进口的支撑,目前我国内需尤其消费恢复情况如何?当前消费有哪些新特点?目前的一系列消费新政策对于消费升级、扩大进口会产生哪些影响?在今年进博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王微。
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王微
王微表示,目前国内消费虽然增速不及去年,但已经进入稳定增长阶段,“稳”在总量上,“进”在创新上,也出现了诸多重要的结构性调整,比如服务消费、绿色消费都带来了新的消费支撑点。一揽子增量政策以及诸多创新性政策对提振信心、释放消费潜力都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为加强消费信心,促消费政策明年延续的概率也比较大,扩大自主开放的政策也会对消费升级、扩大进口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国内消费发生四类结构性变化
《21世纪》: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至今,多项重点会议和文件都提到今年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有效需求不足等困难和挑战。如何看待当前我们在消费方面所面临的形势?
王微:中央近两年都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放在了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消费对于目前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都已经超过投资和净出口,这也是中国未来进入高收入阶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内需基础。
从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形势来看,大家可能担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不大,只有3.2%。数据增幅看起来不高是因为2024年正处于疫情转段走向正常的过渡阶段。去年虽然增速比较高,但各个月份之间的平均增速相差比较大,从4%~10%之间都有,而今年基本上是稳定在2.5%~6%的一个相对稳定区间,已经进入到了稳定增长阶段。
《21世纪》:新消费对消费恢复越来越重要。相较于去年,今年的消费有哪些新特点?
王微:在增长企稳的同时,消费市场里面出现了很多新变化,新动能加快成长的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个新变化,是消费的增长不再仅靠商品消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反映的是老百姓商品消费。去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公布的服务零售额增速超过10%,今年前三季度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仍然实现了6.7%增长,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了3.4个百分点,同时城镇居民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为47%,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水平。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消费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仅是靠商品,而是越来越多地依靠服务消费,这是一个重要的新变化。
第二个新变化,就是居民在商品消费领域的提质升级需求在快速显现,今年正好出台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释放出了非常大的消费潜力,特别是今年7月份以后,家电、数码、文化娱乐产品的零售额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第三个新变化,就是新技术赋能消费创新加快发展。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赋能消费增长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网络零售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新能源汽车也出现了很快的增长。
第四个新变化,就是新消费和新供给之间的相互促进,很多新产业、新赛道激发着新消费。根据工信部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品新增品种达到1518.5万种,同比增长13.1%,像厨具、家具、鞋类、服装、服饰这些品类是比较快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新品种的地区分布与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水平高度关联,比如东部地区在这15000多个品种中占了80%,所以各地也应该更加重视新产业、新赛道的快速发展。
促消费仍应是明年经济重点
《21世纪》:今年也是改革大年,目前想要进一步推动消费回升向好,还需要打通哪些堵点和难点?
王微:现在的消费增长还有一些难点没突破,需要在下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快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要完善促消费的长效机制,减少消费的限制性措施。今年在稳定房地产扩大住房消费这方面,限购、限价、限售这些限制性政策都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变。
不过,部分领域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还有一些行政性的限制,特别是文旅、体育、康养等新兴的服务消费。例如,疫情期间,各地对文旅出行等聚集性、接触性服务有很多限制,有些限制就变成了常态化,比如说公园限流,举办重大文化体育赛事审批加严,这些都需要加快调整,让它更加适合疫情后的正常消费和生活。
更重要的是现在居民消费的信心不足,收入提升速度不够快,能够享受服务消费的假期还不灵活,这些方面都需要加快改革。比如未来怎么更好的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工资跟随经济的增长实现合理增长等。
另外是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现在我国大多数行业的带薪休假还难以落实。让老百姓能够更好地拥有选择带薪休假的空间是很重要的。现在带薪休假大多集中在暑假、寒假及黄金周,造成了旅游出行的拥挤,如果优化制度,让带薪假期能够跟其他的小长假期结合就很好。如果孩子们再增加春假和秋假,家长也可以灵活使用带薪休假,通过分散假期来提高大家出行旅游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目前中国已经开始在教育、医疗、文化方面做出市场准入的改革,如今年在医疗领域,允许在一些重要城市外商独资开设医院,对市场是一个重大利好。我们要通过放宽准入限制,来吸引全球的优质消费资源来为中国老百姓服务,同时也促进国内相关的服务消费创新,为消费升级扩容提供新选择。
《21世纪》:近来,一揽子增量政策正在持续落地,消费政策方面对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帮助?
王微:今年的政策创新可以说是力度最大的一年,从短期经济政策来讲,在一揽子增量政策中把消费也作为了一个很大的重点,国家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为消费品“以旧换新”提供了1500亿元补贴支持。还有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的降低存量住房贷款利率,去年是降低了70个点,惠及范围有5000万个家庭、1.5亿人,平均每个家庭能够每年节省利息支出大概是3000元左右,今年再次降低存量住房贷款利率35个点,政策效应进一步放大。
从目前经济增长的情况看,一揽子增量政策对提振信心、释放消费潜力还是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由于政策出台时间不长,许多居民还不了解支持政策,政策效果还未全面显现。因此,还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稳定消费信心和预期,以更好发挥以旧换新政策的引领带动作用。
另外,在促进中长期消费创新方面,今年国家还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最近的国常会也最新明确了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未来的政策创新还有很大空间。
《21世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以及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这对于消费升级、扩大进口会产生哪些具体影响?
王微:扩大自主开放、单边开放是都是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从消费的角度来讲,前几年中国已经在陆续调降消费品特别是一些中高端商品消费的进口关税等政策。
今年以来比较明显的开放政策就是免签入境,实际效果也比较明显。今年前三季度外国入境人员增幅比较高,现在单方面免签入境游的外国人员大约占总体外国入境游人员的1/3。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平均一个境外人士来中国消费大概是3000~3500元,比如刚才说的三季度,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818.6万人次,同比上升48.8%。三季度可能带动的消费大概有200亿元到300亿元之间,今年全年可能至少要带动1000亿元的消费。
除了促进消费之外,更重要的是免签入境政策有利于提升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形象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新认识。国外网络上对China travel话题的讨论度也有非常明显的上升,改变了很多外国游客对中国市场、中国发展的认识。这是提升我们国际形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本文链接:专访国研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王微:国内消费进入稳定增长,未来消费政策仍有较大创新空间http://www.llsum.com/show-1-28446-0.html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